[发明专利]一种粉剂施用装置、高位池及其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3880.9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庚申;许文军;谢建军;何杰;施慧;汪玮;余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0;C02F1/52;C02F3/34;C02F9/14;A01K61/59;A01K63/00;A01K63/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陈蕾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剂 施用 装置 高位 及其 不良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的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池体,该池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粉剂施用装置,该粉剂施用装置包括支撑绳、用于盛放粉剂的施粉体以及使该施粉体浮于水面的浮体,上述支撑绳能在驱动力驱动下沿养殖池的水面移动,上述浮体以及施粉体均固定在支撑绳上,上述施粉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施粉体内部的粉剂向水面逸出的施粉孔,所述施粉体的外形呈椭圆体状,并沿其长轴方向横卧在支撑绳上,该施粉体的外壁由筛绢网构成,该筛绢网上的网孔即为上述施粉孔,所述浮体呈球状,其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述施粉体的两侧,各粉剂施用装置均沿高位池的宽度或长度方向设置,且各粉剂施用装置中的支撑绳均沿高位池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舒展在高位池的两端,并且驱动力施力于各支撑绳的两端;
所述池体的对角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台水车式增氧机,池底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央排污口,且池底的四周高于该中央排污口,同时该池底上还均布有多条增氧管道,该增氧管道与上述粉剂施用装置一一对应,且各粉剂施用装置中的施粉体与对应的增氧管道上下相对设置;
上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施用浓度及高位池水体体积计算所需的除藻净水剂的量,混合均匀后,均分为若干份后待用,并使各增氧管道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水车式增氧机处于关闭状态;
(2)将每份除藻净水剂装入各施粉体施用装置的施粉体中,迅速拉动伸展的支撑绳,使施粉体沿对应的增氧管道移动,利用增氧管道产生的增氧气泡使施粉体逸出的粉剂在水体中迅速、均匀散开;
(3)施粉过程中至少来回抖动支撑绳一次,促使除藻净水剂充分溶解在水体中;
(4)开启水车式增氧机,向水体增氧,同时搅拌水体,使得除藻净水剂进一步溶解;
(5)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4~5h后,通过排污口排水,同时及时注入新水;
(6)新水注入结束后,施用有益菌和营养液,改善水体水质,促进优良藻类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净水剂包括质量比为1:1.4~1.8的漂白粉和沸石粉,其中漂白粉的施用浓度为5~10mg/L,沸石粉的施用浓度为7~18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至少在池体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1/3、1/2以及2/3处来回抖动2~3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通过排污口排水,以使水位降低40~50cm,同时注入等量的新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24h内,将对虾饲料投喂量降低1/4~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增氧管道之间的间距为1.6~2m,各增氧管道上的相邻增氧孔的间距为1.0~1.5m,各增氧管道的功率均为0.15~0.25kw/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绢网的网孔孔径为35~45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38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