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6116.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利;王怀洲;李猛;田洁;赵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优视眼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00203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施 莱姆 手术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设计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包括内路推送器,头端固定架,四维微动位移台,四维位置传感器,位移读数器,力传感器,柔性连接器,导管固定架,眼科光纤导管,推注器,机械手。所述眼科光纤导管包括使用段,连接器,灌注段,传输线和光学接头,本发明的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在施莱姆氏管手术中准确的将导管从角膜穿入施莱姆氏管并进行360度扩张,代替了传统的镊子、穿刺刀等工具,能够极大的提高手术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创伤,降低操作难度,在某些操作中解放医生的双手,可操控性强,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青光眼手术输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全球第一位不可治愈的致盲眼病,中国的青光眼患者占全球之首。青光眼通常是由于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房水引流不畅,导致眼压升高,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目前,唯一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法为降低眼压。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很多患者在最大用药量的情况下,眼压仍然难以控制,或者难以接受药物的副作用,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青光眼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小梁切除术。该术式属于“房水短路”手术,即将房水从眼内直接通过巩膜壁上的造瘘口引流到眼球外(结膜下),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高。术后远期,即使手术成功,手术形成的功能滤过泡永久地改变了眼表的正常结构和眼的房水生理循环,并且还可导致如滤过泡炎、薄壁滤过泡等诸多严重滤过泡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国际上开始采用青光眼微创手术治疗青光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粘小管成形术(Canaloplasty)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也是唯一解除集液管阻滞的微创青光眼手术,这一术式可广泛地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利用特制的微导管将一根聚丙烯缝线360度贯穿施莱姆氏管(Schlemm´s Canal), 缝线两端打结,此手术可以恢复施莱姆氏管的引流,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临床数据表明,手术中不放缝线,降眼压效果无太大差别。2015年,出现了一种新的青光眼微创手术--内路粘小管成形术(AB-internoCanaloplasty),通过透明角膜微切口,使用特制的微导管360度扩张施莱姆氏管,除了具有粘小管成形术(Canaloplasty)的优点外,保持了结膜形态,并且无永久性植入物或者支架,重建房水天然排除途径,安全性更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综上,内路粘小管成形术没有滤过泡和滤过泡相关并发症,可重复治疗或联合激光术后治疗,不会影响后期的进一步治疗。手术效果明确,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可以长期有效降低眼内压。目前该手术仅在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开展。
内路粘小管成形术的手术过程中,对于微导管进入施莱姆氏管以及在施莱姆氏管的推送,目前采用传统的医疗器具:穿刺刀、镊子等,存在稳定性差,操作复杂,可操控性差,对医生技术要求高等缺点。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存在,所以研究出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提高手术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用于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的手术中,以微创的手术方式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本发明给医生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内路实施的施莱姆氏管手术输送系统,包括内路推送器,头端固定架,四维微动位移台,四维位置传感器,位移读数器,力传感器,柔性连接器,导管固定架,眼科光纤导管,推注器,机械手;
所述眼科光纤导管包括使用段,连接器,灌注段,传输线和光学接头。连接器分别与使用段、灌注段和传输线相连;所述内路推送器安装于导管的使用段上;内路推送器包括弯型针、推送杆、手轮;弯型针位于内路推送器最前端,推送杆与手轮组成的推送部分位于弯型针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优视眼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优视眼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6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科发光套管针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人视网膜下腔注射用针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