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通量材料计算数据自动采集和加工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9012.X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渝;任杰;王宗国;赵旭山;张明明;刘海东;宋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王灏增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量 材料 计算 数据 自动 采集 加工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通量材料计算数据自动采集和加工方法及系统,以快速获取目标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并自动存储。
背景技术
目前,当用户对材料进行完第一性原理计算后,还需要登录计算集群将结果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手动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当用户对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文件进行处理时,需要手动地登陆、下载计算结果,然后从相关计算结果文件中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化性质数据,如能带、态密度、弹性常数或介电常数等提取出来,或者从相关计算结果文件中提取关键数据,将关键数据提取出来后再通过公式推演计算得到材料物化性质数据。对于涉及多次第一性原理计算才能获得的物化性质数据,如状态方程以及扩散系数等,获取过程将变得十分复杂。同时,不少用户进行完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数据分析后,这些数据便被遗弃在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中,不仅无法重复利用,而且容易丢失。目前缺乏自动化和规范化的材料计算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因此,亟需一种自动采集并处理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及结果的方法和系统,以实现目标材料更多物理化学性质的快速获取,集中管理和用户共享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通量材料计算数据自动采集和加工方法及系统,以快速获取目标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并自动存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通量材料计算数据自动采集和加工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流程,所述计算流程包括目标材料晶体结构数据的获取过程、第一性原理计算作业提交过程、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自动采集过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的规范化加工过程;
步骤2,根据所述计算流程,围绕目标材料的大量晶体结构数据,对每一个所述晶体结构数据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作业提交,在获取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后,判断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中数据的来源,当所述数据来源为来自单个所述计算过程时,执行规范化加工步骤3,当所述数据来源为来自多个所述计算过程时,执行规范化加工步骤4;
步骤3,从所述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中提取得到材料的基本物化性质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规范化加工,得到更多的材料基本物化性质数据;
步骤4,汇集多个所述计算过程得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调用预存的程序对汇集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材料的基本物化性质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规范化加工,得到更多的材料基本物化性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过程包括7大基元计算,具体为:结构优化计算、基态能量计算、能带计算、态密度计算、弹性常数计算、磁学性质计算和介电常数计算。
步骤1中,根据系统预设的计算流程或用户自行配置的计算流程,对所述晶体结构数据进行上述7大基元计算中的任一项或任几项的单次计算,具体的计算流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意搭配,例如,针对介电常数计算,用户可以选择结构优化计算、基态能量计算和介电常数计算作为一个计算流程。
上述7大基元的计算流程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随意组合搭配,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通量材料计算数据自动采集和加工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某材料大批量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的自动采集、规范化加工得到材料更多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所述物理化学性质的实时自动地存储,实现了对材料物化性质的快速自动获取和不同用户的材料计算性质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了计算数据的丢失,提高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的复用率,实现了材料计算数据的共享,帮助加快新材料研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从所述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中提取得到材料基本物化性质数据,将所述材料基本物化性质数据作为第一类物化性质数据实时保存,并判断所述材料基本物化性质数据是否能被进一步计算推导得到更多物化性质,如果能,则执行步骤3.2;
步骤3.2,从预设的物化性质算法库中选择与待推导物化性质相匹配的算法,对所述物化性质进行计算推导,得到第二类物化性质数据;
步骤4具体包括:
步骤4.1,汇集多个所述计算过程得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并调用预存的程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材料的基本物化性质数据,作为第三类物化性质数据实时保存;
步骤4.2,判断所述基本物化性质数据是否能被进一步计算推导得到更多物化性质,如果能,则执行步骤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90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