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素甲醚及其衍生物的微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250.7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小平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31/122;A61K47/36;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牛艳玲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素 甲醚 及其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大黄素甲醚及其衍生物的微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中药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性寒、味苦,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作用。大黄还可以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等。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通过现代分离及分析手段,人们发现大黄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包括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大黄酸等,其中大黄素甲醚是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大黄素甲醚别名朱砂莲乙素、非斯酮、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分子式是C16H12O5,为金黄色针状结晶,熔点为203℃~207℃,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苯、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氢氧化钠及热碳酸钠溶液,极微溶于石油醚。
大黄素甲醚结构式
大黄素甲醚的药理学活性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大黄素甲醚能使模型组血清ALT、AST及TNF水平下降,病理组织改变有所减轻,从而起到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大黄素甲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大黄素甲醚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和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大黄素甲醚口服时的生物利用度低,药物吸收差,为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开发患者依从性好、性能稳定且药物特性得以保持的大黄素甲醚药物剂型,从而有利于发挥该药物的疗效,改善治疗效果,并达到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肠溶制剂,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式I所示的大黄素甲醚或其衍生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优选地,所述肠溶制剂选自肠溶微囊、肠溶片或肠溶胶囊;
其中,所述微囊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式I所示的大黄素甲醚或其衍生物,和作为囊材的海藻酸钠-壳聚糖;
其中,R1、R4彼此独立地代表无取代或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的下列基团:烷基、烷基氧基;
R2、R3彼此独立地代表H,无取代或被一个或多个Ra取代的下列基团:烷基、烷基羰基、烷基磺酰基、烷基磷酰基;
每一个Ra彼此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巯基、硝基、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杂环基氧基、芳基氧基、杂芳基氧基、-NRdReRf、-C(O)ORg、-S(O)2ORg;
Rd、Re、Rf彼此独立地选自H,无取代或被一个或多个Rb取代的下列基团:烷基、烯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
Rg独立地选自H,无取代或被一个或多个Rb取代的下列基团:烷基、芳基、杂芳基、环烷基、杂环基、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杂环基氧基、芳基氧基、杂芳基氧基;
每一个Rb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氨基、烷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烷基氧基、环烷基氧基、杂环基氧基、芳基氧基、杂芳基氧基;
优选地,R1和R4为甲基,R2和R3为H。
根据本发明,所述微囊的平均粒径可为120~3000μm,例如1000~1800μm,如1400~1800μm,具体实例可以是约1574~1722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微囊的载药量可以为5~40μg/g,如10~30μg/g,优选为12-20μ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小平,未经潘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