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转矩降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11447.1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2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辉;张祖华;张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青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F16H59/24 |
代理公司: | 35219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转矩 降挡 预设 驱动电机 直通阀 气缸 转矩 连通 变速箱输出转速 电动车 离合器 闭合 电动汽车 接收判断 气动换挡 油门踏板 换挡 低电平 高电平 换向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转矩降挡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控制单元控制的至少两个离合器的电动车气动换挡系统,包括步骤,在零时刻进入正转矩降挡模式,闭合换向阀连通第二气缸的通路,开启连通第一气缸的通路,再将直通阀置低电平,将驱动电机转矩恒定为油门踏板值;在第一预设时刻将直通阀置高电平,将驱动电机转矩上升至第一预设值,控制单元接收判断变速箱输出转速信号达到第二预设值,则进入下一阶段,否则不进入;解决电动汽车换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车辆气动换挡系统的正转矩降挡方法。
背景技术
相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噪音低、无污染,电动机、油箱及传动系统少占的空间和重量可用以补偿电池的需求;且因使用单一的电能源,电控系统相比混合电动车大为简化,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纯电动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纯电动汽车应是大力推广的发展方向。
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传动部分只装配单级减速箱,这使电动机长期处于临界点运转,降低了动力的输出的效率;单级减速箱不利于车辆的经济性与舒适性,并且单级减速箱一般采用大减速比,造成车辆长期处于较高的转速临界点,经济性不高;多挡位变速箱相比固定挡位对动力输出的损耗更小,能大幅度提升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效率,如果能匹配一个速比范围合理的多挡变速箱,来优化电动机动力输出特性,将会大幅提升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电池损耗,增加电池的续航里程。而多挡 位自动变速箱的换挡冲击和动力中断恰是自动变速箱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电动汽车换挡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转矩降挡 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控制单元控制的至少两个离合器的电动车气动换挡 系统,包括步骤,在零时刻进入正转矩降挡 模式,闭合换向阀连通第二气缸的通路,开启连通第一气缸的通路,再将直通阀置低电平,将驱动电机转矩恒定为油门踏板值;在第一预设时刻将直通阀置高电平,将驱动电机转矩上升至第一预设值,控制单元接收判断变速箱输出转速信号达到第二预设值,则进入下一阶段,否则不进入;第二预设时刻,对直通阀 PWM脉冲宽度调制,将驱动电机转矩恒定为第三预设值;第三预设时刻,将直通阀置低电平,降低驱动电机转矩至第四预设值,控制单元接收判断转速信号是否达到第五预设值,是则进入下一阶段;第四预设时刻,对直通阀PWM 进行脉冲宽度调制,驱动电机转矩上升至第六预设值;第五预设时刻,将直通阀置高电平,换挡结束。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值为80-120Nm。
具体地,所述第二预设值为1600r/min-2000r/min。
具体地,所述第三预设值为300Nm-500Nm。
优选地,所述第四预设值为80Nm-12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预设值设置为2200r/min-2600r/min。
具体地,所述第六预设值为油门踏板值。
具体地,对直通阀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时的占空比设置为20%。
优选地,所述零时刻、第一预设时刻、第二预设时刻、第三预设时刻、第四预设时刻、第五预设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1:3:6:4。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适时地进行转矩变换、直通阀压力跟进等一系列操作,使得用户感受到的动力输出既不会跳脱,也不会具有强烈的冲击感,达到提升乘员舒适性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动力输出,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纯电动车量换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转矩升挡 方法参数变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青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青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1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箱自学习状态进入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