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及存储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2183.X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3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1/419 | 分类号: | G11C11/4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学秀;吴敏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单元 随机存取存储电路 数据信息 写入 选中状态 存储器 存储 读取 读取单元 写入单元 写入数据 | ||
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及存储器,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包括:存储单元,适于存储对应的数据信息;写入单元,适于在所述存储单元处于写入选中状态时,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单元;在所述存储单元处于写入半选中状态时,禁止向所述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读取单元,适于读取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信息。上述的方案,可以消除SRAM电路的写干扰,提升SRAM电路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及存储器。
背景技术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常被用于计算机设备中暂时存储数据,只要有持续的电源提供,并可以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持续存储,而不需要任何的更新操作。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电路相比,不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刷新充电一次,以避免内部存储数据的消失,因此,SRAM电路具有较高的性能,且功耗较小。
但是,现有的SRAM电路,存在着写干扰的问题,影响了SRAM电路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SRAM电路的写干扰,提升SRAM电路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包括:存储单元,适于存储对应的数据信息;写入单元,适于在所述存储单元处于写入选中状态时,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写入所述存储单元;在所述存储单元处于写入半选中状态时,禁止向所述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读取单元,适于读取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包括交叉耦接的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端耦接,并与所述第二反相器耦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端与预设的电源电压耦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端耦接,并作为第一电压节点;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端与地电压耦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端耦接,并与所述第一电压节点耦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端与所述电源电压耦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端耦接,并作为第二电压节点;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端与地电压耦接。
可选地,所述读取控制单元包括第五NMOS管和第六NMOS管;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端与预设的读取字线耦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端与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端耦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端与预设的读取位线耦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节点耦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端与地电压耦接。
可选地,所述写入控制单元包括写入字线、次级写入字线、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三PMOS管和第七NMOS管;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端与所述次级写入字线耦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端与预设的写入位线耦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节点耦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端与所述次级写入字线耦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端与所述写入反位线耦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节点耦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端与所述写入字线耦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端与所述次级写入字线耦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端与位线选取信号耦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端与所述写入字线耦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端与地电压耦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端与所述次级写入字线耦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一个以上上述任一种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
可选地,位于同一行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共用写入字线,位于同一行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电路共用写入位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21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