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超细铜质网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3525.X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许铭案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铭案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3F7/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苗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器 面板 超细铜质 网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超细铜质网线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上表面及相对于上表面的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一铜质电极层,包括一第一纯铜镀膜,具有一顶面及相对于顶面的一底面,第一纯铜镀膜的底面是配置于透明基板的上表面上;以及一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配置于第一纯铜镀膜的顶面上,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包括氧化亚铜;在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进行一曝光显影制程之后,第一铜质电极层的第一纯铜镀膜及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同时由一过蚀刻制程而在透明基板上一并形成至少一网线;通过本技术方案,可达到低成本制造程序获得与高成本制造程序相同的生产质量,且降低了显示器与触控面板使用时的反光,提升了使用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铜质网线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兼具高透光、低反射特性应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超细铜质网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1960年,美商RCA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rporation)的Heilmeier等人开发出了液晶显示器,开创了数字化显示的新纪元,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便携、低功耗等优点,因此随着各类数字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而被一并地大量制造。到了1970年,人们发展出了可以判断位置的触控技术,让人们可以由按压位置来输入特定信息;参阅美国专利证字第US3662105号的Electrical sensor of plane coordinates,其公开了透过交错配置两个呈相互垂直方向的电场,可在触控感应时由交错位置的信号差异辨识出触控所指的位置,以达到触控的效果;此后,随着显示与触控技术的进步,人们发觉可借助液晶显示器的轻薄的特点将其与触控技术作结合;尤其在1994年,美商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发表了具有触控显示屏幕的手机,进一步带动了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在各类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发展。
然而,已知技术的触控显示屏幕,其显示器模块(LCM)或触控面板(TP)所采用的不透明电极将影响整体透明出光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使其达成所需照度的功率难以降低;并且,其电极的线径宽度与从事半导体生产制造的黄光微影制程(Lithography)有关系,由于线径宽度越小所需的曝光光源与模具等装置的精密度越高,因此生产设备与成本越高,且越精密所相差的成本差距越高,对于生产制造触控显示屏幕的业者而言必须在开口率及生产制造成本中取一平衡;另一方面,不透明电极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所构成,其对于自然光线具有相当程度的反射率,尤其是在其线径宽度不够小及/或在大角度视角使用时,容易造成使用前述的触控显示屏幕时受到不透明电极的反光,影响观看及触控操作上的舒适度。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一超细铜质网线,其通过低成本的制造方式而获得与高成本的生产质量相同的线径宽度,且其具有防止反射自然光线于人眼的功能,为目前业内亟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的已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超细铜质网线及其制造方法,其通过低成本的制造方式而获得与高成本的生产质量相同的线径宽度,且其具有防止反射自然光线于人眼的功能,以达到兼顾低成本与高生产质量,且提升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的用于显示器与触控面板的超细铜质网线包括一透明基板,该透明基板具有一上表面及相对于该上表面的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一铜质电极层,该第一铜质电极层包括一第一纯铜镀膜,该第一纯铜镀膜具有一顶面及相对于该顶面的一底面,其中,该第一纯铜镀膜的该底面是配置于该透明基板的该上表面上;以及一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该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配置于该第一纯铜镀膜的该顶面上,其中,该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包括氧化亚铜;其中,在该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进行一曝光显影制程之后,该第一铜质电极层的该第一纯铜镀膜及该第一抗反射导电薄膜同时由一过蚀刻制程而在该透明基板上一并形成至少一网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铭案,未经许铭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35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