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4283.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夏链;韩江;袁彬;王东岭;孙超鸿;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F19/05 | 分类号: | B23F19/05;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珩齿工艺 齿面轮廓 内齿 珩轮 齿轮 误差指标 珩齿加工 加工 参数组合 构建 克隆选择算法 误差数学模型 参数选择 精度提升 轮廓误差 人工免疫 数学模型 误差模型 影响齿轮 拟合法 最优化 齿面 权重 珩齿 施加 响应 优化 | ||
1.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针对被加工齿轮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提取影响齿轮加工精度的珩齿工艺参数,设计珩齿工艺参数组合,进行珩齿加工实验,获得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
(2).根据珩齿工艺参数组合和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通过响应曲面非线性拟合法构建齿面轮廓误差数学模型;
(3).基于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所对应的预期加工精度值,对各齿面轮廓误差模型施加权重比值,构建齿面综合轮廓误差数学模型;
(4).基于人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对珩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化珩齿工艺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被加工齿轮的模数mn为1<mn<3、齿数N为15<N<100、螺旋角β为20°<β<50°;所述珩齿工艺参数为工件齿轮转速C2、珩磨轮每行程的径向进给量fX、珩磨轮轴向进给速度fZ、无火花珩磨次数tS;
所述珩齿加工实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试验方案,获得齿面轮廓误差指标为齿轮齿廓总偏差Fα、齿轮螺旋线总偏差Fβ、齿距累计总偏差F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齿面轮廓误差数学模型如下:
y(x)=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11x12+β22x22+β33x32+β44x42+β12x1x2+β13x1x3+β14x1x4+β23x2x3+β24x2x4+β34x3x4+ε
上式中,y(x)为齿面轮廓误差指标,x1、x2、x3、x4分别代表四种珩齿工艺参数,ε为附加常量,β0、β1、β2、β3、β4、β11、β22、β33、β44、β12、β13、β14、β23、β24、β34分别为各个珩齿工艺参数及各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所对应的影响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2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管外周面的径向圆孔的倒角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孔加工装置和螺孔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