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4283.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夏链;韩江;袁彬;王东岭;孙超鸿;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F19/05 | 分类号: | B23F19/05;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珩齿工艺 齿面轮廓 内齿 珩轮 齿轮 误差指标 珩齿加工 加工 参数组合 构建 克隆选择算法 误差数学模型 参数选择 精度提升 轮廓误差 人工免疫 数学模型 误差模型 影响齿轮 拟合法 最优化 齿面 权重 珩齿 施加 响应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针对被加工齿轮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提取影响齿轮加工精度的珩齿工艺参数,设计珩齿工艺参数组合,进行珩齿加工实验,获得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2.根据珩齿工艺参数组合和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通过响应曲面非线性拟合法构建齿面轮廓误差数学模型;3.基于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所对应的预期加工精度值,对各齿面轮廓误差模型施加权重比值,构建齿面综合轮廓误差数学模型;4.基于人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优化珩齿工艺参数,得到最优化珩齿工艺参数。本发明提升了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的加工精度,为实际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参数选择和齿轮精度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中,内齿珩磨轮与工件齿轮之间的运动可以演变为一对交错轴斜齿轮之间的内啮合传动,但因珩磨轮磨粒的磨损、磨粒的大小不一、数控系统插补周期大小不一、机床电机刚性、机床振动、热变形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工件齿轮并不是光滑的渐开面,会形成一定的珩磨沟槽,沟槽的深度、走向对工件各项齿面轮廓误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理论的齿面沟槽深度、走向等可根据机床的各项精度指标、数控系统的插补周期、夹具的安装精度、刀具的各项几何精度指标、啮合原理推导计算出来。由于理论沟槽深度、走向是各项轮廓误差的形成因素,有时可以将理论波纹深度、斜率等称为各项理论齿面轮廓误差,但实际加工中,得到的各项齿面轮廓误差检测值远远大于理论值。齿面轮廓误差作为齿轮加工精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它对齿轮产品的振动、噪音、抗疲劳强度、接触应力、耐磨性等啮合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目前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齿面轮廓误差预测模型,并降低大量试验次数带来的成本,已有学者有学者基于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来进行工艺参数的布置,然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所设定的工艺参数会超出做布置的范围,容易造成机床的损伤,还有学者基于响应曲面法对独立指标多因素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因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仅局限于寻找独立试验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不能对多指标问题进行综合建模,故无法预测齿面轮廓误差并选出最佳的切齿工艺参数组合。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方法,通过齿轮加工精度权重配比和人工免疫克隆选择优化算法,对珩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珩齿加工精度。
一种提高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加工精度的操作步骤如下:
(1).针对被加工齿轮的内齿珩轮强力珩齿工艺,提取影响齿轮加工精度的珩齿工艺参数,设计珩齿工艺参数组合,进行珩齿加工实验,获得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
(2).根据珩齿工艺参数组合和被加工齿轮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通过响应曲面非线性拟合法构建齿面轮廓误差数学模型;
(3).基于各齿面轮廓误差指标所对应的预期加工精度值,对各齿面轮廓误差模型施加权重比值,构建齿面综合轮廓误差数学模型;
(4).基于人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对珩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化珩齿工艺参数。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1)中,所述被加工齿轮的模数mn为1<mn<3、齿数N为15<N<100、螺旋角β为20°<β<50°;所述珩齿工艺参数为工件齿轮转速C2、珩磨轮每行程的径向进给量fX、珩磨轮轴向进给速度fZ、无火花珩磨次数tS;
所述珩齿加工实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内齿珩轮强力珩齿试验方案,获得齿面轮廓误差指标为齿轮齿廓总偏差Fα、齿轮螺旋线总偏差Fβ、齿距累计总偏差F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4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管外周面的径向圆孔的倒角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孔加工装置和螺孔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