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6453.2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辉;刘君泽;袁罕;李蛟龙;王正洋;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H48/10 | 分类号: | F16H48/10;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盘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是在保证动力传输的同时,允许左右车轮和不同车桥的转速可以不同。例如,车辆在转弯时,弯道在内侧的车轮比相对于在弯道外侧的车轮移动的距离较短,因此在转弯过程中没有差速器的情况下,内侧车辆车轮可能终止旋转和停止牵引,导致车辆很难操控,损坏轮胎。但是,普通差速器也存在问题,当某一个车轮打滑后,差速器会将大部分动力传递到打滑的一侧,未打滑一侧无法得到驱动力,造成车辆通过能力下降无法驶出打滑区域,因此出现了差速锁机构和限滑式差速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差速锁机构结构复杂,需要在车桥中增加气源、气缸活塞、拨叉等大量结构,占用空间大,而限滑式差速器存在自锁系数有限,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保证车辆脱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速器,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差速锁机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而限滑式差速器存在自锁系数有限,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保证车辆脱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第二端设置有端盖;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若干行星齿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第一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若干行星齿轮组一端啮合;第二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若干行星齿轮组另一端啮合;电磁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锁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磁装置吸附所述锁止装置的第一端,使所述锁止装置的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上的端面齿啮合;伸缩装置,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另一端与所述锁止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行星齿轮组包括:若干第一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啮合;若干第二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若干第二行星齿轮啮合,所述若干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若干第二行星齿轮的数目为偶数。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若干第二行星齿轮为斜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半轴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若干行星齿轮组一端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半轴齿轮为斜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电磁铁,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主动端面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拨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拨块的第一端面与所述主动端面齿接触;衔铁,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衔铁与所述拨块的第二端面接触,所述电磁装置吸附所述衔铁。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十字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导杆,一端与所述十字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弹簧,套接在所述固定导杆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十字轴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锁止装置接触,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本发明差速器还包括: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肩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轴肩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阻尼气弹簧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复式凸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