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8382.X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吉中;王丹;陈龙利;梅绪东;何敏;张思兰;王海峰;文海力;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408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出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pH调节池中将页岩气采出水的pH值调节到5~8,得到调整pH值后的物料;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调整pH值后的物料在电絮凝装置中进行电絮凝反应,得到电絮凝后的物料;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电絮凝后的物料pH值调节至7~10,得到清液和块状固体;步骤四:将步骤三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液加热到80℃,加入硬度去除剂并反应10~30min,将反应后混合物料再次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清液和固体;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清液的pH值调整至5~7,加入氨氮去除剂并反应10~20min,得到混合物料;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四效蒸发处理,得到冷凝水、浓缩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态、吸附态或溶解态赋存于暗色富有机质和极低孔隙度渗透率的泥页岩、泥质粉砂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连续聚集的特点。近年来,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页岩气商业开发最早最成熟的国家。美国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及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还促进了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对页岩气的开采。作为全球页岩气资源储量的第一大国,中国无疑是全球页岩气革命的下一个主战场。随着页岩气开采的不断发展,其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已成为业内的重点关注问题,而其中的水污染问题则是污染防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页岩气开采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钻井废水、压裂废水及采出水。在开发前期,三类废水均可通过处理后回用于压裂;而后期由于压裂井数大量减少、各类废水无法完全用于回用,尤其是产生时间长、产生量大、水质复杂、污染负荷波动大的采出水,为了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需通过处理后达标排放。目前,国内外对钻井废水和压裂废水的处理和回用技术,而针对页岩气采出水的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较少,且页岩气采出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难点有:具体水质特性及产出规律不明;相关废水处理技术工艺针对性不强、流程复杂、处理成本高、经济性差,不能直接套用。CN103304104A公开了一种对天然气废水进行分流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处理过程复杂,先进行斜板隔油,再进行混凝沉淀,然后进行气浮和加压过滤处理,最后再进行蒸发处理,处理设备众多,占地面积大。CN1579968A公开了一种“混凝+气浮+厌氧+好氧+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该工艺流程不仅复杂,处理速度慢,且不能处理高氯废水,其针对性不强。CN102786186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混凝+微电解+芬顿复合过硫酸盐催化氧化+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化+吸附”处理工艺,该工艺流程复杂,不能将废水中的盐去除。CN106032301公开了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催化氧化+微波减压蒸发”处理工艺,该工艺虽然流程简单,但只能处理小流量的废水,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废水处理。鉴于现有相关废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页岩气采出水达标排放处理要求的现状,且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因此亟待高效、节能、经济的达标排放处理技术对采出水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处理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的页岩气采出水中常规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氯化物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页岩气采出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pH调节池中将所述页岩气采出水的pH值调节到5~8,得到调整pH值后的物料;
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得到的调整pH值后的物料在电絮凝装置中进行电絮凝反应,得到电絮凝后的物料,将电絮凝反应后的物料通过管道汇入絮凝沉淀池;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得到电絮凝后的物料pH值调节至7~10,得到悬浮液;并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清液和块状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环保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兴澳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8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