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批量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3363.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巫仕霞;黄献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5 | 分类号: | 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 |
地址: | 510005 广东省广州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批量 检测 血管 紧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批量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紧张素I(Ang I)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形成,在正常血浆浓度下没有生物学活性,而是作为AngⅡ的前体存在。AngⅠ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直接收缩血管的作用不明显;AngⅡ是体内最强升压物之一。血浆中AngⅠ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
肾素是肾脏近球体分泌分子量40KD的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产生Ang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机体的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浆肾素活性(简称PRA)也是临床上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指标。
血管紧张素I含量降低: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激素合成缺陷等。
血管紧张素I含量升高:多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功能减退、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血管瘤、分泌肾素的肾球旁器增生症、嗜铬细胞瘤、肝硬化等。
检验分析机构中血管紧张素I的检测标本量较大,方法步骤复杂且检测结果极易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而且实验室人力资源紧张。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节省人力,检测结果更稳定的血管紧张素I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批量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批量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
获取批量待测样品;
获取与所述批量待测样品的数量相等的放免试管,并对所述放免试管进行标记;
获取样品处理液;
获取样品增值液;
(2)检测
于所述放免试管中加入样品处理液,再加入所述待测样品和样品增值液,混合均匀得检测液;
取预定量所述检测液于4°包被板中,加入抗体溶液;
将盛有余量所述检测液的所述放免试管置于37±2°恒温箱,将所述4°包被板置于冰水浴中;
取37±2°恒温处理后的所述检测液于37°包被板中;
所述4°包被板和所述37°包被板于室温下反应1.5-2.5h;
按常规方法进行后续检测即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处理液的主要组分为氯化钠,浓度为18-22mg/ml。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增值液的主要组分为8-羟基喹啉磷酸盐,浓度为4-6mg/ml。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处理液、所述待测样品及所述样品增值液的体积比为1:90-110:45-5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处理液、所述待测样品及所述样品增值液的体积比为1:100:5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4°包被板中所述检测液与所述抗体溶液的体积比为1:60-7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免试管置于37°恒温箱恒温1-2h。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4°包被板置于0°冰水浴恒温1-2h。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体溶液为AngⅠ抗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批量待测样品的数量≥500。
现有血管紧张素I的检测方法中,需要准备2套放免试管进行平行试验,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
获取批量待测样品;
获取与所述批量待测样品的数量相等的37°放免试管和4°放免试管(即需要2套放免试管),并对放免试管进行标记;
获取样品处理液;
获取样品增值液;
(2)检测
于所述37°放免试管中加入样品处理液,再加入所述待测样品和样品增值液,混合均匀得检测液;
取所述检测液于4°放免试管中;
将所述37°放免试管置于37°恒温箱,将所述4°放免试管置于0°冰水浴中;
取37°恒温处理后的所述检测液于37°包被板中;
取0°恒温处理后的所述检测液于4°包被板中,加入抗体溶液;
所述4°包被板和所述37°包被板于室温下反应1.5-2.5h;即可。
本申请上述批量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省略了一套放免试管,通常检验机构检测血管紧张素I会超过500个,编写标记放免试管需要2名辅助人员,本申请上述检测方法只需1名辅助人员就可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3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