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6310.X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9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炳钊;庞博;陈虹;田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2D7/2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分布式 驱动 电动汽车 可折叠 悬架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由下控制臂、液压缸、第一连杆、限位盘/限位板和第二连杆组成;下控制臂的一端与车身球铰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的转向节球铰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三者之间形成转动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球铰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下控制臂的另一端铰接,液压缸的缸体端与车身球铰连接;限位盘/限位板安装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以限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相对转角,实现对车轮的纵向或横向位置的限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悬架设计中大转向角与较好动态车轮定位参数之间的矛盾,获得了更好的操纵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悬架设计中为了保持转向轻便,要求有合适的主销偏移距(scrub radius,即主销轴线在地面投影点与轮胎接地中心的水平距离)。若主销偏移距较大,汽车会产生一个较大的绕主销的力矩,转向时需要驾驶员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完成转向操作,同时该力矩也会增大轮胎磨损,对制动产生不利影响。
在现有的悬架设计中如果想要同时满足主销内倾与主销偏移距的条件,就会使主销下端点的空间布置位置处于汽车车轮的内部空间,设计结构中,对于含有横向下臂的悬架,外伸的下臂会在几何空间上限制车轮的转角范围,使汽车无法获得较大转向角。对于这些悬架(如麦弗逊式悬架,双横臂式悬架)若仅改变悬架下臂相对于车轮的空间位置,虽能够得到比较大的转向角,但会导致悬架受力不均,动态车轮定位参数效果不好;对于没有横向下臂的悬架,如烛式悬架可以在悬架变形时比较好的保持车轮定位参数,采用合适的结构也可以获得比较大的转向角,但烛式悬架受力不均,侧向力完全由主销和主销套筒承受,磨损严重,而且烛式悬架车轮定位参数基本在设计时就已经固定,不会随着汽车不同的运行工况进行自动调整,动态特性较差,目前已很少采用。所以在现有的悬架系统设计过程中,大转向角与较好的动态车轮定位参数往往难以兼得。
目前由于转向角的限制,汽车的转弯半径往往会随着转向角的增大而增大,汽车难以在较小空间内完成大角度转向或原地转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使汽车能够做到原地转向或横向行驶,同时可以使汽车在行驶时能获得较好的车轮/主销定位参数。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可折叠悬架机构,安装在车身8与对应车轮的转向节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悬架机构与转向机构相配合实现对车轮的纵向或横向设置;
所述可折叠悬架机构由下控制臂6、液压缸7、第一连杆9、限位盘10和第二连杆11组成;
所述下控制臂6的一端与车身8球铰连接,另一端与车轮的转向节3球铰连接;
所述液压缸7的活塞杆端铰接于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之间,三者之间形成转动副;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车身8球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与下控制臂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7的缸体端与车身8球铰连接;
所述限位盘10安装在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铰接处,以限制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之间的相对转角范围;
所述限位盘10的端面上开有两个弧形滑道,在限位盘10内设有两个短杆,所述短杆的一端均铰接于限位盘10的中心孔,两个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或销分别与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相连,所述螺栓或销分别在对应的弧形滑道内运动,通过对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1之间相对转角的限定,实现对车轮的纵向或横向位置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