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车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8679.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玲;陈世涛;孙连福;顾旭功;李燕;李岩;刘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洪余节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尤其涉及一种驻车功能的车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普遍存在工装、零件的位置移动,如汽车冲压检具等,长距离运转时主要通过行车或叉车进行搬运,但短距离挪动或为了方便操作进行摆放位置调整时,主要通过检具工装底部的滚轮实现。
现有技术中行车或者工装底部的滚轮结构,一般为简单安装的轮毂,主要包括:基座01、支架02、滚轮03、转轴04。使用螺栓将基座01固定安装在检具工装本体或行车的面。滚轮03通过转轴04安装在支架02上。
采用这种方式,无法稳定驻停,容易出现非人为主观因素致使的移动,或者在稍微倾斜的地面上无法稳定驻停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尺寸相对较小、重量轻的检具,在检测操作时会发生晃动、移动,影响精度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驻车轮,避免出现溜车、滑动,或者在稍微倾斜的地面上无法稳定驻停的问题,提高生产安全性。避免晃动、移动,影响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驻车轮,包括:安装架、滚轮、制动板和踏板;其中,安装架具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制动板与所述安装架滑动配合,所述制动板具有制动部和被驱动器,所述制动部的制动面,朝向所述滚轮;踏板与所述安装架转动配合,所述踏板具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与所述被驱动器匹配,驱动所述制动板相对所述安装架滑动,使所述制动部与所述滚轮抵触或分离。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被驱动器包括:被驱动凸起和被驱动板,所述被驱动凸起高于所述被驱动板;所述驱动面包括:形成在所述踏板上侧的上驱动面和形成在所述踏板下侧的下驱动面,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被驱动凸起和被驱动板之间,所述上驱动面与被驱动凸起配合,所述下驱动面与所述被驱动板配合。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踏板与所述安装架转动配合的转动轴为中心,所述踏板的一端具有锁紧踩踏板,另一端具有松开踩踏板。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在所述制动板上形成有行程限位卡爪;在所述支撑臂上具有行程限位孔;所述行程限位卡爪伸入所述行程限位孔中,以限制所述制动板的滑动距离。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在所述制动板上形成导向孔,所述转轴连接穿过所述导向孔后,枢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滚轮,在所述转轴外套设有螺母,以限制所述制动板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在所述踏板上形成旋转孔,所述转轴连接穿过所述旋转孔,所述踏板以所述转轴为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配合。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安装架还具有基座,所述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部,在所述基座上具有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支撑臂上形成制动过孔,所述制动部穿过所述制动过孔。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上驱动面为凸起的弧形,在所述上驱动面的顶部具有一段直线部,形成直线边平台。
如上所述的驻车轮,其中,所述制动板具有形成分叉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行程限位卡爪形成在所述第一部,所述制动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部。
本发明有效解决传统滚轮容易发生“溜车”、滑动的问题,或者在稍微倾斜的地面上无法稳定驻停的问题,提高了生产安全性。通过踏板改变制动板与车轮之间的状态,抵触或者分离,可有效保证移位顺利,且稳定驻停,不会发生晃动,驻停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的非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中安装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中制动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1中踏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驻车轮实施例2中制动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基座01、支架02、滚轮03、转轴04
本申请:安装架1、滚轮2、转轴3、制动板4、踏板5、基座11、安装孔111、支撑臂12、行程限位孔121、轴孔122、制动过孔123、制动部41、行程限位卡爪42、被驱动凸起43、导向孔44、被驱动板45、松开踏板51、锁紧踩踏板52、旋转孔53、上驱动面54、下驱动面55、旋转限位部56、直线边平台5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挡圈与轮辋的配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地隙的转向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