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射流微通道混合散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0412.9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双凤;张衍俊;丁普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流 通道 混合 散热 | ||
1.一种基于射流微通道混合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板(1)、金属盖板(3);
在金属基板(1)上刻有数条截面形状呈梯形的梯形微通道(2);
金属盖板(3)盖合在微通道(2)上;金属盖板(3)的边缘与金属基板(1)的边缘密封连接;
金属盖板(3)上开有与梯形微通道(2)相对应的射缝(4);
在对发热器件进行冷却时,冷却工质从射缝(4)被喷射进入梯形微通道(2)中,依靠射流的冲击作用和梯形微通道(2)中的二次流作用进行换热;
所述金属基板(1)上的梯形微通道(2)呈平行分布,相邻梯形微通道(2)之间的间隔为0.4mm;
所述金属盖板(3)上的射缝(4)呈平行分布,相邻射缝(4)之间的间隔为1.6mm;
所述射缝(4)的宽度与梯形微通道(2)的下底宽度相等;
所述梯形微通道(2)为正梯形结构,其上底宽为1.6mm,下底宽为0.4mm,高度为1.5mm;
所述射缝(4)为矩形结构,其长度为3mm,宽度为0.4mm;
所述金属基板(1)的整体厚度为2.5mm,金属盖板(3)的厚度为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射流微通道混合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金属基板(1)与金属盖板(3)均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射流微通道混合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4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于虚拟环负载均衡算法的分布式存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