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内合成螺环吲哚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0522.5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8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逢质;张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107 | 分类号: | C07D491/10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合成 吲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内合成螺环吲哚酮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底物式(I)所示化合物、分子内环化试剂、溶剂无水DMAc混合,在O2气氛下,升温至100~155℃反应6~15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式(II)所示螺环吲哚酮;本发明能够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经分子内环化生成螺环吲哚酮类产物,效率高、成本低、收率良好,且反应采用常规试剂,毒性小,环保经济;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螺环吲哚酮分子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分子内环化生成螺环吲哚酮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3,3'-螺环吲哚骨架在越来越多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产品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a)Badillo,J.J.;Hanhan,N.V.;Franz,A.K.Curr.Opin.Drug DiscoVeryDeV.2010,13,758.(b)Trost,B.M.;Brennan,M.K.Synthesis 2009,3003.(c)Galliford,C.V.;Scheidt,K.A.Angew.Chem.,Int.Ed.2007,46,8748.)。螺环吲哚最近的合成方法包括环加成((a)Wei,Q.;Gong,L.-Z.Org.Lett.2010,12,1008.(b)Zhang,Y.;Panek,J.S.Org.Lett.2009,11,3366),有机串联((a)Westermann,B.;Ayaz,M.;van Berkel,S.S.Angew.Chem.Int.Ed.2009,49,846.(b)Bencivenni,G.;Wu,L.-Y.;Mazzanti,A.;Giannichi,B.;Pesciaioli,F.;Song,M.-P.;Bartoli,G.;Melchiorre,P.Angew.Chem.,Int.Ed.2009,48,7200.),Prins成环反应(Castaldi,M.P.;Troast,D.M.;Porco,J.A.Org.Lett.2009,11,3362.),或其他的环化反应((a)Shintani,R.;Hayashi,S.-y.;Murakami,M.;Takeda,M.;Hayashi,T.Org.Lett.2009,11,3754.(b)Lu,C.;Xiao,Q.;Floreancig,P.E.Org.Lett.2010,12,5112.)。
传统的合成方法需要昂贵催化剂及其他添加剂,且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副产物,对环境污染大,原子利用率也偏低。而本发明只需要在有机溶剂中加入铜催化剂或只加入碱就可直接合成得到目标产物,同时后处理简单,环境污染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内合成螺环吲哚酮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子内合成螺环吲哚酮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将底物式(I)所示化合物、分子内环化试剂、溶剂无水DMAc(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在O2(常压)气氛下,升温至100~155℃反应6~15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式(II)所示螺环吲哚酮;
所述溶剂无水DMAc的体积用量以式(I)所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计为4~6L/mol;
所述分子内环化试剂为无水磷酸钾,或者溴化铜/甲醇钠体系;
当所述分子内环化试剂为无水磷酸钾时,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与无水磷酸钾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2~4;
当所述分子内环化试剂为溴化铜/甲醇钠体系时,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与溴化铜、甲醇钠的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3:1.5~2.5;
所述反应液后处理的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在反应液中加入水和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后再进行硅胶柱层析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3:1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并干燥,即得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