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异光敏性能In2S3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2199.3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洲;郭涛;闫勇;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异 光敏 性能 in2s3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光敏性能In2S3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光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接收和探测光辐射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其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紫外光探测领域,可以用来监控臭氧层的厚度、污染物的排放量、探测并报警森林和油田的火灾等;可见光探测领域,可用来进行光度计量和制作工业自动控制元件,如路灯控制、照相曝光控制和电影拾音等;红外光探测领域,可用作导弹制导、红外热成像和红外遥感等。光电探测器的核心部件为半导体材料,为适应对其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对这些半导体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光响应性、快响应速率和良好波长选择性。目前研究比较广泛光敏材料有ZnO、CdS等,其中ZnO纳米线结构的光导型探测器具有较大的光暗电流比,但是制备工艺复杂,纳米结构的电极焊接技术困难,并且光响应时间过长难以实际应用;CdS在光敏电阻器件领域研究比较充分且以用于实际生产,但是Cd元素毒性较大,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及使用。
In2S3属于Ⅲ-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且组成元素无毒,在稀磁半导体、光催化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具有优异的光电导性能,因此可用于光探测器领域,但是对于其在该领域应用的研究十分有限。对于光探测器半导体材料,高的光暗电流比和快响应速度对于探测器的性能至关重要,Hilal Cansizoglu等在导电玻璃上制备In2S3纳米棒再覆盖Ag金属薄膜形成纳米结构光电导器件,该器件响应时间为0.5s,但是亮态和暗态电流比较小不超过3倍,且制备过程复杂。Nilima Chaudhari等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混有In(oH)3且具有正八面体结构的β-In2S3薄膜光暗电流比超过104,且响应速度快小于1s,但是该方法水热反应时间为10小时,生产效率很慢,且薄膜的重复性及附着性存在一定问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发展快速制备具有高光暗电流比和快响应速率的In2S3薄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光敏性能In2S3薄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大面积均匀性好、沉积速度快、薄膜的附着性好且制备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优异光敏性能In2S3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片预处理:将基片清洗干净后吹干,并置于磁控溅射腔室内,备用;
S2:预溅射:在磁控溅射仪靶枪上安装In2S3靶材,铟硫原子比为2:3,对磁控溅射腔室抽真空后再通入氩气,衬底温度为室温,挡板遮住衬底,设置溅射气压为2~3Pa,开启电源起辉,待辉光稳定后,开始预溅射以除去In2S3靶材表面的污染物;
S3:溅射沉积In2S3薄膜:经步骤S2处理后,移开挡板,保持溅射条件在基片进行溅射沉积,溅射时间为60~300s,获得In2S3薄膜。
值得说明的是,步骤S2预溅射的目的是除去In2S3靶材表面的污染物。优选预溅射条件为:溅射功率为4~5W/㎝2,溅射气压为0.8~1.2Pa,预溅射时间为120~300s。采用与步骤S3实际溅射功率和溅射气压一致仅仅为了操作方便,预溅射完成直接移开挡板便开始沉积。只要溅射功率在一定范围内,不要太高破坏靶材或者太低除污效果差以外,可以有一定的波动对实验结果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预溅射条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规的溅射条件,本发明对此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清洗采用的具体方法为:将基片依次放入重铬酸钾溶液、丙酮、去离子水、酒精中,分别超声清洗10-20min。需要说明的是,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基片表面的杂质及有机物,因此并不限于前述具体清洗溶液和清洗参数,同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其它常规的基片清洗方法对基片进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2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