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照灯近光下倾度匹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4496.1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3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袁和平;彭红波;曾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3002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照灯近光 下倾 匹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前照灯近光下倾度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1,根据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及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计算近光照射距离范围;
S102,根据所述光照射距离范围采用配光软件进行路面照度模拟,以获得模拟下倾度;
S103,根据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实车匹配分析,对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最终前照灯近光下倾度;
其中,步骤S101包括以下步骤:
S1011,根据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和所述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确定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
其中,具体采用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
aH/H=(S1-L)/S1;
bH/H=(S2-L)/S2;
其中,H为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aH~bH为所述前照灯在长度为L的屏幕上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b﹥a,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为S1~S2;
S1012,根据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所述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及所述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计算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
具体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
H1/H=(S3-S4)/S3;
其中,H1为所述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S3为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S4为所述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
S1013,根据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和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确定所述近光照射距离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近光下倾度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实车匹配分析,对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最终前照灯近光下倾度的步骤包括:
将前照灯近光调节至所述模拟下倾度的位置,进行路面照度测试、明暗截止线照射地面距离测试;
检测在所述模拟下倾度下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若否,则调节所述前照灯的实际下倾度,直至所述模拟下倾度满足法规要求时,此时的所述模拟下倾度为所述最终前照灯近光下倾度。
3.一种前照灯近光下倾度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及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计算近光照射距离范围;
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照射距离范围采用配光软件进行路面照度模拟,以获得模拟下倾度;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实车匹配分析,对所述模拟下倾度进行修正,以获得最终前照灯近光下倾度;
其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和所述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确定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所述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及所述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计算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和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确定所述近光照射距离范围;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
aH/H=(S1-L)/S1;
bH/H=(S2-L)/S2;
其中,H为所述前照灯基准中心离地高度,aH~bH为所述前照灯在长度为L的屏幕上近光明暗截止线的高度范围,b﹥a,所述前照灯明暗截止线照射在地面的距离范围为S1~S2;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
H1/H=(S3-S4)/S3;
其中,H1为所述驾驶员识别人腿的高度,S3为所述近光照射距离最小值,S4为所述目标车速下的制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近光下倾度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模块具体用于:
将前照灯近光调节至所述模拟下倾度的位置,进行路面照度测试、明暗截止线照射地面距离测试;
检测在所述模拟下倾度下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若否,则调节所述前照灯的实际下倾度,直至所述模拟下倾度满足法规要求时,此时的所述模拟下倾度为所述最终前照灯近光下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44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