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3508.7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良;翁平;庞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07K1/06;C07K1/04;A61K38/17;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脚手架 融合 多肽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DGIWKASFTTFTVTKYWFYRRQIKIWFQNRRMKWKK,是通过微波辅助固相合成方法得到。该多肽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明显降低炎症环境中原代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和肺组织中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各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可作为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有各种感染疾病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及其严重阶段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率高,并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故死亡率也极高。因此研发有效治疗急性肺损伤疾病的药物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窝蛋白-1是细胞膜小窝的重要组成蛋白,其第82~101位氨基酸被称为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在细胞信号转导、跨膜物质转运等生物学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腺病毒或者慢病毒为载体能够治疗各种肝、肺和肾脏等脏器纤维化疾病。但由于基因治疗所用载体腺病毒或者慢病毒具有诸如费用昂贵、操作复杂、诱导宿主免疫反应和潜在的致病风险等严重缺陷,无法在医院广泛推广。最近的研究发现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能够替代小窝蛋白-1的功能,同样具有多种治疗作用。
生物活性多肽作为药物具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比较安全:其次,结构相对简单,功能较明确,特异、副作用小;第三,分子小,易于合成,结构易于改造,生产成本低;第四,多肽药物易于从多途径吸收,因此给药途径可多样化(如口服、喷雾、透皮吸收等);第五,合成的多肽纯度较高,不存在热源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对多肽药物的研究特别重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抗炎作用的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融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融合多肽在制备抗炎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小窝蛋白-1脚手架区融合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DGIWKASFTTFTVTKYWFYRRQIKIWFQNRRMKWKK(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编码所述多肽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炎药物,所述抗炎药物以氨基酸序列为SEQ IDNO:1所示的多肽作为有效成分或者主要有效成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中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是指任何可用于药学领域的稀释剂、辅助剂和/或载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多肽可以与其他活性成分组合使用,只要它们不产生其他不利的作用,例如过敏反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可配制成若干种剂型,其中含有药学领域中常用的一些赋形剂;例如,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溶液或混悬液);可注射的制剂(如可注射的溶液或混悬液,或者是可注射的干燥粉末,在注射前加入注射用水可立即使用);局部制剂(例如软膏或溶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本发明药物的载体是药学领域中可得到的常见类型,包括:口服制剂用的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助溶剂、稀释剂、稳定剂、悬浮剂、无色素、矫味剂等;可注射制剂用的防腐剂、加溶剂、稳定剂等;局部制剂用的基质、稀释剂、润滑剂、防腐剂等。药物制剂可以经口服或胃肠外方式(例如静脉内、皮下、腹膜内或局部)给药,如果某些药物在胃部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可将其配制成肠衣片剂。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多肽的制备方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肽是采用微波辅助固相合成法制备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3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