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4255.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5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丁飞;张登银;童恩;王堃;朱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G06F16/29;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桢荣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定向 运行 状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方法,本发明在车辆进入场站前一站后,通过车载终端位置感知,结合分级区域划分与运行状态的有限确认,实现实时车载运行状态的有效判断,并且,在车载状态识别处理过程中的跳点数据,通过连续高频采样,首先预处理明显奇异数据,然后通过重心法进行采样数据预排序,最后再进行推算处理,避免传统将跳点值参与估算下一点的处理方案,从而提高跳点数据的推算结果的准确率,本发明可面向公交场站管理员、公交乘客等提供准确的车载运行状态的信息发布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公交查询应用相当于是一个手机实时公交电子站牌,用户通过该业务可查询到城市各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实时到站、实时离站等信息,并通过直观的掌上站牌模式或地图模式实时展现给用户,方便用户掌握车辆运行状态。
公交查询应用与常规的公交站台上建设的实物电子站牌比起来,前者实现了后者的所有功能,而且前者的许多功能是后者无法比拟的(比如实时公交电子地图功能、个性化的实时互动功能等)。用户通过使用公交查询应用,可方便掌握目标车辆的到达时间,而不用在公交站漫无目的的等候,从而大大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出行体验。实时公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量市民的日常出行体验,也实实在在地为无线城市平台深入市民生活、提升城市智能交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目前在实时公交领域的申请发明主要包括:“一种实时公交信息服务系统(CN201510263750.2)”、“一种实时公交信息查询方法、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服务器(CN201310537773.9)”、“实时公交到站信息的查询方法(CN201210566728.1)”、“实时公交跟踪的方法和装置(CN201510874234.3)”等。
上述场景主要基于公交调度系统数据面向公交乘客进行实时公交位置发布服务,在此应用场景下,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可以做到公交到站预测,另外方面可优化公交调度与管理。比如,目前实时公交在终点站的进场状态(或起始站的发车状态)一般无法智能识别,由于城区公交场站面积受限,但公交进站、离站的车辆多且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造成公交场站管理效率较低,经常出现公交到终点场站后无法直接进站、而出站公交车也由于有车辆进站造成无法及时出站。因此,如果准确获得车载定向运行状态将变得很有意义。目前,在到站预测有在申请专利主要包括:“基于多线路前车运行数据的实时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CN201510557429.5)”、“考虑GPS数据延迟影响的实时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CN201510555234.7)”、“一种云平台环境下无监督学习的实时公交动态调度系统及方法(CN201610494463.7)”。
上述的案例中,如何在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过程中规避跳点问题基本未有涉及。但由于运行环境、网络状态等因素造成数据跳点,采集数据误差较大,这超出了数据采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跳点在整条公交车载终端的采集过程中随机发生,一般还比较分散。对于跳点数据的处理,如果采用直接丢弃处理的话会出现数据“漏洞”的问题,造成采样数据不连续。传统一般采用校验统计方法对奇异数据处理,主要是基于连续采集值之间的数值关系,通过设定的阈值或相邻采样值之间的梯度来推算跳点采样的真实值,但该方法需要一个准确的初始基准数值,适应性较差,比如前一次出现跳点数据,依托此数据将造成当前跳点的推算值的误差不可控,但如基于再前一次采样值时,又造成样本数据周期过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方法,本发明提高跳点数据的推算结果的准确率,进而更有效确定车载运行状态的识别。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载定向运行状态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4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信封机构
- 下一篇:一种玻璃精雕机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