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事卫星关口站安全通信管控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7344.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2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民;万千;周馨;王莹;闫志刚;余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8/2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蓝智辉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5 | 代理人: | 陈红;杜秀科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事 卫星 关口 安全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所提出的安全通信管控方法及系统,对四代星北京关口站服务区域内的所有通信数据进行管控,管控方式分为静态管控和动态管控。通过对服务区域内所有用户的静态和动态管理,为不同的通信数据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管控服务,从而降低了核心网的负荷,减少了系统间交互和垃圾数据的产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了运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事卫星关口站的安全通信管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海事卫星是用于海上和陆地间无线电联络的通信卫星,是集全球海上常规通讯、遇险与安全通讯、特殊与战备通讯于一体的实用性高科技产物。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International Maritime Satellite)成立于1979年,该组织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早期旨在为海上船舶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现已发展成为提供全球卫星移动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2008年8月Inmarsat成功发射第三颗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支持宽带业务的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为满足我国应急安全及遇险搜救通信保障建设的需要,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设置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北京关口站(简称北京关口站)。
图1示出了第四代海事卫星网络系统架构图。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网络由空间段、关口站(SAS,Satellite Access Stations)和地面接续网络三部分组成,其中空间段包括3颗地球同步卫星——中东星、亚太星和美洲星。关口站是卫星和陆地侧网络通信的关键节点,负责处理用户终端的业务申请交换和分配用户资源容量,为用户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业务,目前在全球共设有4个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关口站——北京关口站与亚太星接续,荷兰关口站负责欧非和中东星的业务接续,夏威夷关口站负责亚太星和美洲星的业务接续,意大利关口站为第四代海事卫星业务实验站和荷兰关口站的备份站。各关口站分别连接各自的地面接续网络,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纽约、中国的香港设有三个汇接中心(MMP,Meet-Me Point)。北京关口站以香港汇接中心为主用连接点、荷兰汇接中心为备用连接点接入到全球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网络体系。
北京关口站是由交通运输部投资建设的我国唯一一座国际海事卫星系统地面岸站,承担着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任务,是我国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Global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家安全应急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关口站的服务区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海事卫星用户依照其它约定接受北京关口站服务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的所有用户会在北京关口站核心网登记并进行话务接续。
依据国家安全通信管理要求,需要根据指定规则对中国区域内的四代海事卫星网络通信进行实时管控,主要实现语音主叫、被叫、数据业务的分别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事卫星关口站安全通信管控方法和系统,通过非法用户管控、高优先级用户管控、区域管控、漫游管控、号段管控等多种管控方式实现灵活的卫星通信管理控制,以达到安全通信管理,应急资源保障等策略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事卫星关口站安全通信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通信数据抓取单元,用于对关口站服务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周期性地采集通信数据,将通信数据中所携带的所述用户所对应的终端号码逐个送到管控类型判断单元进行处理;
管控规则设置单元,用于根据通信管控操作员输入的指令设置相应的管控规则;
管控规则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多个管控规则,其中,所述管控规则包括静态管控规则和动态管控规则,所述静态管控规则包括非法用户管控规则和高优先级用户管控规则,所述动态管控规则包括区域管控规则、漫游用户管控规则和号段管控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7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