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端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8958.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9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仇丹梁;黄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M2/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孙静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端电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端电连接器,其包括安装座、高压组件和低压组件。高压组件包括高压极柱、柔性电连接件和高压插头。所述高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并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与高压极柱的接线端浮动电连接,另一端与高压插头浮动电连接。低压组件包括低压极柱,低压极柱穿设于安装座,并与高压极柱间隔设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松动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中电连接的稳定性。另外,高压插头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高压极柱浮动电连接,能够提高高压极柱与高压插件在轴向移动以及径向旋转时电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安全性和电传导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端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的电池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换式,其中固定式的电池一般固定在汽车上,充电时直接以汽车作为充电对象。而可换式的电池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
现有可换式结构的电池一般是在车体的车身支架上设置相应的安装位,电池放入安装位后通过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体上的车端电连接器连接,再利用锁定装置进行固定。在该过程中,电池上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电极需要与车端电连接器上的电极接触,以保证电力输出。
但是,目前传统的车端电连接器中的高低压线为固定出线,在接线端是刚性连接方式,由于环境、温度、车体震动等各种影响,有可能导致接触点断开,电连接不稳定,甚至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端电连接器中的电连接不稳定,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缺陷,提供一种车端电连接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车端电连接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安装座;
高压组件,所述高压组件包括:
高压极柱,所述高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高压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
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极柱的所述接线端浮动电连接;
高压插头,所述高压插头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浮动电连接;
低压组件,所述低压组件包括低压极柱,所述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高压极柱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使得高压极柱的两端均能实现浮动连接,有效避免连接松动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中电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高压插头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高压极柱浮动电连接,能够提高高压极柱与高压插件在轴向移动以及径向旋转时电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安全性和电传导效果。
较佳地,所述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高压极柱的轴向向内凹进,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电接触端的接触面。
在本方案中,高压极柱的电接触端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第一导电弹性件,在受到电池端电连接器的挤压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产生弹性变形,在消除挤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实现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高压浮动连接,适应车体震动情形下两者稳定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与所述高压极柱的轴线重合;
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为导电簧;
和/或,所述电接触端的接触面为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