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品退化参数识别方法、装置和产品性能评估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9360.4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匡芬;汪旭;潘宇雄;陈旭鸿;杜绍华;尹超;唐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化参数 目标性能参数 参数序列 产品性能 识别装置 评估 参数确定模块 性能评估装置 产品识别 获取模块 目标产品 判定模块 评估系统 退化趋势 性能参数 性能评估 平稳性 时间段 判定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产品退化参数识别方法、模块和产品性能评估方法、系统,该识别方法步骤包括:S1.确定目标产品的性能参数中所有可能存在退化趋势的目标性能参数;S2.分别获取产品在指定时间段内各个目标性能参数的多个数据值,构成分别对应各目标性能参数的参数序列;S3.根据各参数序列的平稳性,判定对应的目标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该评估方法根据对产品识别的退化参数,进行性能评估;该识别装置包括参数确定模块、参数序列获取模块以及退化参数判定模块;该评估系统包括退化参数识别装置、性能评估装置。本发明具有实现方法简单、能够实现产品退化参数的定量识别,且识别效率与精度高以及评估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可靠性分析、性能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退化参数识别方法、装置和产品性能评估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退化过程是产品性能发生变化的物理或化学过程,产品在工作或储存过程中,各种性能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慢地下降或上升,直至达到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即为发生性能退化,比如元器件电性能的衰退、机械元件的磨损、材料老化或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等,随着退化的逐渐发展,最终会导致产品失效。退化参数即为处于退化过程中,具有退化趋势的性能参数。
通过对产品退化过程的分析可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及性能,如对于半导体器件,材料缺陷、生产工艺缺陷、使用条件以及环境等都可能导致电参数的退化,电参数的退化则会使得产品的合格率低,甚至影响整机的寿命和可靠性。同时随着产品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逐渐呈现出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对于高可靠长寿命的产品往往还具有性能参数随时间退化的特点,即退化过程中蕴藏着大量的可靠性信息,因此识别产品的退化参数是实现产品可靠性和寿命评估的首要条件。
产品在运行过程中通常难以直接观测到退化的发生,特别是电子产品,通过退化参数的识别则可以确定得到具有退化特征的性能参数。针对产品的退化参数,目前通常都是直接基于人工经验确定,或采用定性的趋势分析,还尚未有定量的退化参数识别方法;但是由人工经验、非定量分析方式来确定退化参数,一方面,精确度低、误差程度高,容易遗漏退化趋势不明显的参数,使得后续无法进行分析评估;另一方面,难以完整、全面的确定所有退化参数,因而会损失产品的部分退化信息,使得最终的评估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实现方法简单、能够实现产品退化参数的定量识别,且识别效率与精度高的产品退化参数的识别方法、装置,以及实现方法简单、评估效率与精度高的产品性能评估方法、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产品退化参数识别方法,步骤包括:
S1.参数确定:确定目标产品的性能参数中所有可能存在退化趋势的目标性能参数;
S2.参数序列获取:分别获取产品在指定时间段内各个目标性能参数的多个数据值,构成分别对应各目标性能参数的参数序列;
S3.退化参数判定:根据各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判定对应的目标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
作为本发明识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具体获取所述参数序列按照时间排序得到的时序序列,若能够获取到所述时序序列的平稳性参数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根据获取的所述平稳性参数特征、变化趋势,采用第一平稳判定方法判定对应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否则采用第二平稳判定方法判定对应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
作为本发明识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稳性参数特征具体包括均值、方差、协方差中一种或多种参数的特性。
作为本发明识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稳判定方法具体包括:若目标参数序列具有在不同的时间段时均值或方差不同的平稳性参数特征,且均值或方差呈现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则判定目标参数序列为非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93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带天线的开槽设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金属互连线工艺角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