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9380.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9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马松;卞静;陈雪芳;连永久;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26 | 分类号: | F02C7/26;F02C7/268;F02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负载 起动 自主 交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飞机动力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将飞机负载、起动机功率与发动机供油调节自主交联控制,增加平原/高原液压卸载转换控制功能,起动卸载功能与机轮承载信号交联,只有当轮承载有效,且平原/高原开关“高原”有效时,左、右起动信号才能驱动起动卸载控制盒内继电器动作,向液压系统输出卸载信号,当发动机转速达到设定转速或连续工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时,起动机自动脱开,恢复液压系统正常压力,液压系统实现自主加载控制能力,发动机依靠自身的燃烧室点火及转子惯性加速至发动机慢车状态,完成高原环境地面起动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动力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战斗机动力系统配装的燃气涡轮起动机在高原环境工作时由于空气压力、密度减小,起动机转速比平原高,发动机慢车转速随着机场高度的增加而自动增大,起动机自身输出功率衰减,带转发动机起动的能力降低。燃气涡轮起动机、发动机起动温度随着机场高度的增加容易出现富油燃烧而增大,如果飞机起动系统不作任何调整,难以实现飞机动力装置系统高原地面起动的能力。如果不对发动机和起动机做任何工作,将会存在以下问题:
1、飞机起动控制不做调整,起动机转速排气温度增大,有可能燃油调节器中的最大燃气转速排气温度限制器发挥限制作用,燃气涡轮起动机自动切停中止起动;
2、起动机输出的功率低,导致大发的带转转速低,影响大发起动时点火转速,影响起动过程剩余功率建立,引起发动机转速建立慢、起动时间长,甚至导致发动机起动中断或自动停车;
3、发动机起动供油若不做调整,发动机工作参数和性能数据发生变化,如起动温度偏高,造成起动过程中富油失速,起动时间长,最终导致起动失败。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用于飞机在高原环境下的地面起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减少飞机供油量,使发动机排气温度低于设定安全值;
步骤二,当飞机处于高原环境时,判断飞机机轮承载是否有效,若有效则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将启动信号发送给卸载控制模块,卸载控制模块收到启动信号后向负载系统发送卸载信号,负载系统收到卸载信号后将液压系统卸载;
步骤三,实时检测发动机连续工作时间和脱开转速,当连续工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值或脱开转速达到设定转速值时,卸载控制模块记录连续工作时间值或脱开转速值,并向负载系统发送装载信号,负载系统收到装载信号后将液压系统恢复至卸载前状态;
优选的,飞机上设有平原/高原转换开关,通过控制平原/高原转换开关切换飞机所处环境的信号。
优选的,发动机和卸载控制模块之间还连接有自动起动装置,自动起动装置中设有继电器及时间开关,用于增加起动机带转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间以并提高起动机与发动机的脱开转速。
本发明提供的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此种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技术,相比较不作任何调整的状态,战斗机在高原环境下起动成功率会有明显的增加,且发动机和起动机起动排气的温度会有明显的降低,有利于保护发动机和起动机的本体结构;
2、有效的缩短地面起动时间,起动过程中,液压系统会随着发动机状态的变化具有自主加载的功能;
3、具有系统容错功能,不会因为飞行员由于误操作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能够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满足高原环境下飞机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飞机降负载起动自主交联控制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之前和之后的起动时间对比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9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