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晶粒宽厚管线钢板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9699.4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8;C22C38/50;C22C38/58;C22C38/06;C22C38/44;C22C38/42;C21D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粒 宽厚 管线 钢板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是一种超细晶粒宽厚管线钢板的生产工艺,钢板的重百分比成份为:C:0.040~0.070%、Si:0.15~0.30%、Mn:1.30~1.80%、P≤0.015%、S≤0.005%、Nb:0.030~0.07%、Ti:0.006~0.020%、Ca:0.0005~0.0040%、Al:0.015~0.050%、Ni:0.10~0.30%、Cr:0.10~0.30%、Mo:0.08~0.18%、Cu:0.1~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合理改善坯料加热工艺,优选轧制规程,完善层流冷却工艺,保证不同形变储存能及晶界迁移率,有效细化组织晶粒度,得到组织均匀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确保了组织与性能的稳定,满足了宽厚高钢级管线钢性能要求,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涉及一种管线钢板的生产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轧制控制技术改善轧件宽度3500~5000mm、厚度25~40mm宽厚壁管线钢板组织晶粒度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钢铁市场的过度饱和,企业竞争力越趋于白热化,常规品种毛利越来越低,开发极薄极宽、极厚极宽品种产品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极厚极宽品种性能的稳定性与组织晶粒度存在密切关系。现有技术中,针对宽度3500~5000mm、厚度25~40mm管线钢板,如何消除带状组织的不利因素,如何使钢板1/4处与芯部得到致密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从而得到组织均匀、细晶强化的组织,都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宽度3500~5000mm、厚度25~40mm管线钢板,如何消除带状组织的不利因素,如何使钢板1/4处与芯部得到致密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从而得到组织均匀、细晶强化的组织,提升了产品性能。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细晶粒宽厚管线钢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㈠超细晶粒宽厚管线钢板的重百分比成份为:C:0.040~0.070%、Si:0.15~0.30%、Mn:1.30~1.80%、P≤0.015%、S≤0.005%、Nb:0.030~0.07%、Ti:0.006~0.020%、Ca:0.0005~0.0040%、Al:0.015~0.050%、Ni:0.10~0.30%、Cr:0.10~0.30%、Mo:0.08~0.18%、Cu:0.1~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㈡铸坯加热温度设定为1120~1140℃,加热时间10.3~13min/cm,均热时间45min;确保了铸坯表面、芯部温度均匀,通过低温加热制度,有效控制了原始晶粒度的尺寸,为强化组织性能提供了保证;
㈢待温坯厚度设定为成品的3.5~4.0倍,粗轧末道次压下率26%;提高待温坯厚度,提高了精轧道次间的压下量,通过轧制手段进一步细化组织晶粒度;
㈣采用奇道次轧制,有效轧制载荷到冷却时间间隔由35~40s减少到18~23s,有效降低精轧温度,辊速由0.6~0.9m/s提高到1.3~1.5m/s,有效减少冷却时间,适当提高辊速,减少组织转变时间,有效细化组织晶粒度;
㈤返红温度165~190℃;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层流冷却系统改善组织晶粒度,由于厚板表面温度与芯部温度差值较大,当返红温度大于300度时,钢板到达冷床后温度会上升100度以上,在冷床冷却过程种温度上升导致了组织位错减弱、带状组织加重,影响了力学性能,通过设定厚板返红温度165~190℃,确保了1/4、芯部组织形成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并且组织均匀,更不会出现在冷床上温度回复的现象,弱化组织位错、恶化带状组织被抑制,细化了组织晶粒度,在得到均匀细晶的同时带状组织也得到了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9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