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泻相关病毒多重基因检测体系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1659.9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梅;赵虎;吴勇;陈敏;杨丽华;保志军;李敏;杨长青;李冬;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医院;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R1/9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泻 相关 病毒 多重 基因 检测 体系 及其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泻相关病毒多重基因检测体系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检测体系共有9对引物,其中包括6对腹泻病毒、2对人基因组内参和1对系统质控内参引物。腹泻病原体分别针对人星状病毒、诺如病毒II、人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等。本发明的腹泻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及其试剂盒不需要采用常规检测,可在同一反应体系内直接对粪便样本进行多种腹泻相关病毒的同步检测和分析,弥补了常规检测方法通量低和耗时长等缺点,第一时间为临床提供全面、精准、低成本的病原学诊断,为个体化用药和精准医疗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基因检测产品以及该产品所用到的检测体系,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高发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患腹泻病达20亿人次左右,我国每年发病约8亿人次。感染性腹泻已经成为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诊断对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全球观点(2012)》和《中国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2013)》明确指出:“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后者不仅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预防和控制腹泻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重要线索”。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原体种类繁多,肠道病毒是感染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尤为常见。而常规的检测方法局限性大,难以实现精准的病原学诊断,导致临床治疗盲目、耐药菌产生,使得感染性腹泻未能得到最及时和有效地控制。
但是,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常规检测方法、检测流程、临床治疗方案都具有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检测腹泻相关病毒的常规方法包括:①免疫学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粪便中病原体的特异性抗原或者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病原学诊断。该方法耗时短,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低,尤其是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一个窗口期(从感染到产生可以检测到的抗体成分),导致该方法假阴性率高。同时该方法也无法同时检测和鉴别数十种感染性腹泻相关的抗原或抗体。②特异性核苷酸检测法:通过特异性检测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的基因片段进行诊断。其优点是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但缺点是无法同时检测和鉴定感染性腹泻相关的多种病原体,而且成本高。
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和隔离的方法各不相同。细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必须及时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而病毒所致的腹泻往往是自限性感染,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但必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故治疗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后可应用。但是,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存在检出率低、耗时长、尤其无法同时对多种病原体进行准确鉴定等缺点,无法为临床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病原体诊断依据,导致临床普遍采用经验性治疗,造成疗效低下、不能及时控制腹泻和消化菌群紊乱等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腹泻病原体检测和诊断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全面、准确、低成本的腹泻相关病毒多重基因检测体系及其试剂盒,以及采用该检测体系在制备诊断产品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腹泻相关病毒多重基因检测体系,包括分别针对人星状病毒、诺如病毒II、人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A、轮状病毒B和轮状病毒C进行检测的正反向PCR扩增引物。
针对人星状病毒的正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7所示,对应人星状病毒的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8所示;
针对诺如病毒II的正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针对诺如病毒II的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0所示;
针对人肠道腺病毒的正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1所示,以及针对人肠道腺病毒的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医院;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医院;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1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