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机匣树脂砂芯、进气机匣铸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8065.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2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茜;易贤;袁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B22C9/24;B22C1/02;B22C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机匣 树脂砂 铸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气机匣铸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进气机匣树脂砂芯的制备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进气机匣树脂砂芯的进气机匣铸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某进气机匣铸件集大型、复杂、薄壁封闭型腔特点为一体,并对铸件尺寸精度和内部冶金质量要求高。这就需要加强铸造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工艺因素的过程控制,如烘烤变形、清砂变形、铸造缺陷等。在实际生产中,不知何种原因,树脂砂芯出现烘烤变形的概率很高。针对该问题,行业内通常通过增加树脂砂中树脂和固化剂的加入量来提高烘烤后的高温残留强度,从而确保砂芯不发生烘烤变形。然而经过前期试验分析和数据收集发现,此方法会导致针眼、气孔和裂纹等铸件缺陷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后续清砂的难度,从而无法满足进气机匣铸件的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气机匣树脂砂芯、进气机匣铸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进气机匣树脂砂芯无法满足进气机匣铸件工艺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气机匣树脂砂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树脂砂根据进气机匣的形状造型得到进气机匣湿砂芯,树脂砂包括砂粒、树酯、固化剂和阻燃剂,树酯和阻燃剂分别为砂粒质量的1.1~1.3%和0.5~1.5%,固化剂为树酯质量的49~51%。
将进气机匣湿砂芯放置在烘烤装置的烘烤架上进行烘烤至干,得到进气机匣树脂砂芯,进气机匣湿砂芯与烘烤架之间设有隔热板。
进一步地,树酯和阻燃剂分别为砂粒质量的1.2%和1%,固化剂为树酯质量的50%。
进一步地,烘烤步骤包括:
将进气机匣湿砂芯在180~200℃下,保温6~8小时,进行第一次烘烤;
将进行了第一次烘烤的进气机匣湿砂芯在160~180℃下,保温6~8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
进一步地,树酯为呋喃树酯,固化剂为磺酸固化剂,阻燃剂为硼酸,砂粒为大林砂。
进一步地,隔热板为石棉板。
一种进气机匣铸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合金液浇注在上述的进气机匣树脂砂芯形成的进气机匣树脂砂型中。
冷却后,清砂得到进气机匣铸件。
进一步地,合金液的温度为710~73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进气机匣树脂砂芯的制备方法,烘烤时进气机匣湿砂芯与烘烤架之间设有隔热板,使得进气机匣湿砂芯烘烤时受热均匀,避免进气机匣湿砂芯与烘烤架接触部分局部过热,因而降低了加入大量树酯和固化剂防止进气机匣树脂砂芯变形的需求。树脂砂在保证24h抗干拉强度和合适的高温残留强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树酯和固化剂的加入量,提高了树脂砂的溃散性,有利于复杂薄壁封闭内腔的进气机匣清理,防止清砂变形;同时还可减少因树酯和固化剂引发的铸件缩松、针孔、气孔和裂纹缺陷。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进气机匣湿砂芯烘烤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机匣湿砂芯;2、隔热板;3、烘烤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机匣树脂砂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树脂砂根据进气机匣的形状造型得到进气机匣湿砂芯1,树脂砂包括砂粒、树酯、固化剂和阻燃剂,树酯和阻燃剂分别为砂粒质量的1.1~1.3%和0.5~1.5%,固化剂为树酯质量的49~51%。
将进气机匣湿砂芯1放置在烘烤装置的烘烤架3上进行烘烤至干,得到进气机匣湿砂芯1,进气机匣湿砂芯1与烘烤架3之间设有隔热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