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7358.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春;嵇明;衣本钢;邱刚;谢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8;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车身结构包括前纵梁、前舱横梁、前围板、地板面板和前横梁,前纵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前舱横梁安装在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上并且位于前围板的前方,前舱横梁的位于前围板上的X方向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覆盖脚踏板中心点周围预设区域在前围板上的X方向的投影,地板面板位于前舱横梁的后方,并且前端与前围板相连,前横梁与相应的前纵梁相连,地板面板的中部向上凸起以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该地板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央通道盖板,中央通道盖板至少部分地覆盖中央通道。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前碰时车身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车辆的碰撞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尤其是乘用车的交通(碰撞)事故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员的死亡率和受伤程度是乘用车的整车研发和制造的核心设计技术。其中,车身结构碰撞安全变形结构的设计是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基础。为了满足公众对家用乘用车的越来越高的碰撞安全性的要求,近年来各国的有关部门都在本国的相关法规和评价规范中不断逐步地改进和补充了一些乘用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的试验条件。例如美国正在针对其国内市场销售的车辆,更新其一系列有关安全碰撞性能的法规和评价规范,要求车身成员舱在更多工况下承受更大碰撞力而有相对比较小的变形。
随着家用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普及,石化能源短缺及燃烧带来的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而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方向正在成为未来的趋势。电动汽车的设计除了要满足传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设计较高的续航里程,以满足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力。
为了提升续航距离,电动汽车需要配备更加多的蓄能电池,这样相比同样规格的燃油车,电动汽车要大幅度地增加整车重量,这就导致在同样试验条件下,车辆的碰撞初期整车动能的增加,也就说,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需要能够承担更大的力和吸收更多的运动能量来提升安全性。进一步地,在电动汽车中,由于需要布置蓄能电池包,大量车身下部的空间被占用,传统燃油车的各种经典的车身碰撞安全结构技术无法使用,因此设计一种既能满足蓄能电池布置又能满足车辆安全的新型车身结构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和使用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前纵梁、前舱横梁、前围板、地板面板和前横梁,所述前纵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前舱横梁安装在所述左前纵梁和所述右前纵梁上并且位于所述前围板的前方,所述前舱横梁的位于前围板上的X方向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覆盖脚踏板中心点周围预设区域在所述前围板上的X方向的投影,所述地板面板位于所述前舱横梁的后方,并且前端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前横梁与相应的所述前纵梁相连,所述地板面板的中部向上凸起以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该地板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央通道盖板,所述中央通道盖板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中央通道。
可选地,所述前舱横梁连接在所述前围板的前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地板面板前端重合,所述中央通道盖板包括前段通道盖板,所述前段通道盖板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前端并与所述前舱横梁的位置重合,后端沿所述中央通道的延伸方向向后延伸至与所述前横梁对齐。
可选地,所述中央通道的凸起高度从所述地板面板的前端逐渐向中部增加,所述前段中央通道盖板形成为与所述中央通道的外轮廓配合并且至少部分罩设所述中央通道的槽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槽状结构的开口处的下边缘向外翻折以形成加前段通道盖板翻边,所述前段通道盖板通过所述前段通道盖板翻边连接于所述地板面板。
可选地,所述中央通道盖板还包括与所述前段通道盖板的后端连接的后段通道盖板,所述后段通道盖板从所述前段通道盖板沿所述中央通道的顶壁向后延伸至前座椅安装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7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