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粉改性废旧电路板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0017.1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岳钦艳;阚渝姣;高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4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粉 活性炭 废旧电路板 磷酸 浸渍 改性 制备 协同 去离子水洗涤 分解有机物 改性活性炭 活性炭微孔 有机物脱水 氮气保护 恒温反应 焦油形成 磷酸浸渍 研磨 管式炉 混合物 微孔率 过筛 烘干 混匀 开孔 铜盐 微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粉改性废旧电路板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铜粉加入到H3PO4溶液中混匀,然后加入废旧电路板粉末进行浸渍,将浸渍后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300~600℃下恒温反应40~120min,所得的活性炭中间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pH值为6~8,烘干后研磨过筛,即得铜粉改性活性炭。该方法在磷酸浸渍过程中加入铜粉,铜粉与磷酸协同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率,铜盐促进有机物脱水,防止焦油形成,初步开孔,促使磷酸快速进入原料内部,磷酸在内部分解有机物,两者协同促进微孔的形成,得到的活性炭微孔占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粉改性废旧电路板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属于活性炭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废旧电路板的数量在急剧增长,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废旧电路板成分为两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部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将金属从废旧电路板中提取出来,剩余的是非金属部分,废旧电路板中非金属部分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适合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材料。
目前活性炭的制备主要采用酸法或者碱法,碱法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酸法常采用磷酸,磷酸属于中强酸,对仪器设备没有腐蚀性,因此磷酸法是活性炭的传统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磷酸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具有脱水和氧化的作用,但在反应过程中会抑制焦油的形成和含碳有机物的挥发,使大量的有机物滞留在活性炭中,因此单纯用磷酸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不高,吸附性能较差;为提高活性炭的性能,通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一般的改性方法都是用酸,碱或者盐对制备完的活性炭进行二次改性,改性工艺流程较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不适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中国专利文献CN201110263588.6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炭进行氧化预处理,得到表面含氧功能团的活性炭;(2)将上述表面含氧功能团的活性炭与化合物A反应,得到引发剂改性的活性炭;(3)配置聚合体系,在50~90℃下进行ATRP聚合反应;(4)分离提纯,即可得到表面聚合物改性的活性炭。该改性方法的步骤较繁琐,成本高,另外在改性过程加入了有机物,会造成有机物污染,不适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
中国专利文献201510453112.7公开了一种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改性活性炭的应用,属于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将废弃活性炭按照固液比为10~20:50~100g/ml加入到浓度为0.05~0.15mol/L的硝酸铜溶液中在室温下浸渍4~12h,浸渍开始就开启超声波处理30~120min,将经浸渍处理的废弃活性炭过滤后,在微波功率为200~500W、焙烧温度为700~900℃条件下焙烧10~30min制备得到改性活性炭。本发明以废弃活性炭为原料,前期硝酸铜浸渍采用超声波处理,后期高温焙烧采用微波加热,高效地让活性炭表面负载铜。该方法是在活性炭表面引入特定金属离子,负载在活性炭的孔内和表面,堵塞一部分微孔,同时使一部分微孔变成中孔,从而造成微孔率降低;另外,该方法为两步改性法,改性时间长,成本高,不利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粉改性废旧电路板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粉改性废旧电路板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废旧电路板通过静电粉选后,筛选出金属物,非金属物粉碎过60~200目筛,得废旧电路板粉末;
(2)将铜粉加入到质量浓度为30%~70%的H3PO4溶液中混匀,然后加入废旧电路板粉末,置于20~80℃下浸渍6~24小时;
(3)将步骤(2)浸渍后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8~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600℃,在300~600℃下恒温反应40~120min,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活性炭中间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