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5139.X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1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丰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7 | 分类号: | G06F16/9537;G06Q10/04;G08G1/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智能 交通 应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它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座椅靠枕或融合了该功能的座椅、电子组件,所述座椅靠枕内设置有不限于电池组件、传感组件、定位组件、震动组件和声音组件的电子组件,座椅靠枕上还设置有二维码,座椅靠枕通过电子组件与手机客户端APP连接。本发明为了普及去中心化的现代智能交通理念,充分调动交通循环中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各群体之间及各群体内部的交流互动,从而使得普通乘客可以享受现代智能交通带来的舒适体验,使得客运组织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经营效率,同时为城市管理尽一份绵薄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应用系统是指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并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现有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主要可以区分为以下4个类别:
一是车辆控制系统,指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旁侧的雷达或红外探测仪,可以准确地判断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遇紧急情况,车载电脑能及时发出警报或自动刹车避让,并根据路况自己调节行车速度,人称“智能汽车”。美国已有3000多家公司从事高智能汽车的研制,已推出自动恒速控制器、红外智能导驶仪等高科技产品。
二是交通监控系统,该系统类似于机场的航空控制器,它将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快速通讯联系。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里交通拥挤,哪条路最为畅通,该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三是车辆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汽车的车载电脑、高度管理中心计算机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联网,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讯,来提供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运营效率。该系统通讯能力极强,可以对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车辆实施控制。
四是旅行信息系统,是专为外出旅行人员及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脑、电视、电话、路标、无线电、车内显示屏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无论你是在办公室、大街上、家中、汽车上,只要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你都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现有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局限性:
一是中心化强,各个主体割据一方难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二是沟通不畅,各个群体之间以及各个群体内部沟通不畅往往会导致不和谐甚至冲突,时至今日这一困局仍然未有较大改善。
三是群体局限,现有交通应用系统及其衍生出来的系列技术和产品主要针对司机群体,对普通乘客出行体验的关注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广大普通乘客使用需求。
四是管理乏力,当前客运组织对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仍较大程度依赖于陈旧的内部系统,不仅成本高居不下,而且难以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为了普及去中心化的现代智能交通理念,充分调动交通循环中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各群体之间及各群体内部的交流互动,从而使得普通乘客可以享受现代智能交通带来的舒适体验,使得客运组织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经营效率,同时为城市管理尽一份绵薄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丰,未经陈晓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