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Si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5640.6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明;刘侠和;苏斌;邬军;李文鹏;曲凤盛;胡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27/02 | 分类号: | C22C27/02;C22C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兴洲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 金属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V-Si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次磁悬浮熔炼,第一次为惰性气体保护熔炼,第二次为真空熔炼;
惰性气体保护熔炼的具体过程为:在磁悬浮熔炼炉内的水冷铜坩埚中放入钒和硅原料后,将磁悬浮熔炼炉抽真空,然后持续通入高纯Ar气,在Ar气保护下升温熔炼使原料完全熔化,待熔体驼峰形成后再将磁悬浮熔炼炉降温冷却至室温,从而得到V-Si初级锭;
所述钒和硅原料为纯度大于99.9%的锭、块、片或颗粒,钒和硅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3~4:1,在水冷铜坩埚内由底向上依次为硅原料、钒原料;惰性气体保护熔炼的过程中,在Ar气保护下先在加热功率20-50kW条件下预热3-8min,然后在加热功率100-120kW条件下使原料完全熔化,熔体驼峰形成后先保温10-20min再停止加热使熔体随磁悬浮熔炼炉降温冷却至室温;
真空熔炼的具体过程为:将V-Si初级锭翻转180°后,再次对磁悬浮熔炼炉抽真空,然后升温使V-Si初级锭完全熔化,待熔体驼峰形成后再将磁悬浮熔炼炉降温冷却至室温,从而得到所要获得的V-Si金属间化合物;
真空熔炼的过程中,直接在加热功率80-100kW条件下使V-Si初级锭完全熔化,熔体驼峰形成后先保温5-10min再停止加热使熔体随磁悬浮熔炼炉降温冷却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Si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保护熔炼和真空熔炼的过程中,通入Ar气之前,均需要抽真空至2*10-2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V-Si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获得的V-Si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Si的质量百分数为12%≤Si≤54%,其余为V及质量百分数最多为0.1%的不可避免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56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