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及其机体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2495.4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1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王有治;李会;陈利;赵文彬;张洋洋;云峰;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F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及其 机体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体水套,包括机体和气缸套,此气缸套顶部的外壁与机体的内壁围成能够导流冷却液,以对气缸套的活塞一环位置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腔,气缸套底部的外壁与机体的内壁过渡配合;机体上开设有将冷却液导入第一冷却腔的第一进液通道,以及导出第一冷却腔内冷却液的第一出液通道。本发明提供的机体水套,通过在气缸套顶部的外侧设置第一冷却腔,以使顶部的外壁直接与冷却液接触,而气缸套的底部的外壁则直接与机体的内壁接触,从而使得气缸套的顶部成为湿式气缸套,底部成为干式气缸套,令整个气缸套以上湿下干的方式与机体配合,在实现对活塞一环位置充分冷却的同时,还保证了与机体的稳定定位,使得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体水套,还涉及具有上述机体水套的一种柴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机行业正朝着高性能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设计的柴油机都采用了高强化程度和高爆压等必要手段,随之也带来了柴油机的机体水套(机体水套包括机体和气缸套)的活塞一环位置(此活塞一环位置指的是活塞上第一道活塞环在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时的位置)冷却能力不足、机体刚度不足、气缸套变形大引起的拉缸、活塞积碳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高爆压冲击下气缸套的震动也随之加剧,穴蚀频发。
在现有技术中,机体水套所采用的气缸套,一般为湿式气缸套或干式气缸套。其中,湿式气缸套虽然冷却效果好,但是其与机体的定位效果较差,自身震动较大,容易产生穴蚀;而干式气缸套虽然与机体的定位效果较好,但其冷却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冷却要求较高的活塞一环位置的冷却。即湿式气缸套和干式气缸套的功能都较为单一,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气缸套,都无法令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已经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体水套,通过对原有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机体水套的柴油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体水套,包括机体和气缸套,其中:
所述气缸套顶部的外壁与所述机体的内壁共同围成能够导流冷却液,以对所述气缸套的活塞一环位置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腔,所述气缸套底部的外壁与所述机体的内壁过渡配合;
所述机体上开设有将冷却液导入到所述第一冷却腔中的第一进液通道,以及导出所述第一冷却腔内冷却液的第一出液通道。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所述气缸套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水套结构,所述水套结构包括:
与所述气缸套一体成型的本体;
开设在所述本体的圆周侧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机体的内壁配合围成环形的所述第一冷却腔。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柴油机的活塞在所述气缸套内的行程为A,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气缸套轴向上的宽度为L,并且A/3<L<A/2。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所述气缸套的内径为B,所述本体的最小厚度为S1,并且所述S1=0.06B。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所述气缸套的底部的壁厚为S2,并且S2=0.25B。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另一端与气缸盖的内腔连通,以能够将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冷却腔中导入到所述气缸盖的内腔中。
优选的,上述机体水套中,还包括:
开设在所述机体上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为环形腔,并位于所述气缸套的底部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24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旁路精密过滤式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滚轮结构和高压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