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43408.7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3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刘尧尧;黑新宏;王霄;王菊艳;朱轶韵;桑国臣;刘珏;李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ekla 钢结构 工程量 自动 分类 统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工程提取工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是推动传统建筑业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结构断面小、抗震性能好、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密闭性好并且施工简便,适应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众所周知,钢结构工程的钢材用量十分庞大,相对的,工程量统计工作就变得非常艰巨而又重要。我们必须准确、真实、高效地统计钢结构工程的工程量,为有效控制造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钢结构工程量统计工作都是依靠人工计算为主,人工算量工作强度大,而且由于工程项目日益复杂、算量统计过程繁杂等诸多因素,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错算、落算、重算等问题。手工算量修复查改的成本难度大,耗时又费力,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难度,而且手工算量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钢结构工程算量需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虽然算量软件也相继出现,但是由于计算规则、软件自身缺陷等问题,导致算量结果不够准确,更不能实时统计钢结构工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能够在Tekla平台上实现钢结构构件和钢号的分类统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钢结构模型与Tekla三维设计平台连接起来;
步骤2,在Tekla三维设计平台上获取钢结构模型的所有图元,并将获取所有图元放入集合A中;
步骤3,将步骤2的集合A中的每个图元一一提取出来,并判断提取出来的图元是否为钢结构零件,并统计钢结构零件属性;
步骤4,对步骤3中判断出来为钢结构零件的图元进行钢号用量统计;
步骤5,将步骤2的集合A中的每个图元一一提取出来,并判断提取出来的图元是否为螺栓,并统计螺栓的属性。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从集合A中提取出的每个图元与钢结构模型中初始定义的标签为零件的图元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判断出该图元为钢结构钢零件,反之,则不是;读取被判断为钢结构零件的图元属性并输出。
其中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1,分别对现有的每类钢号建立一个集合;
步骤4.2,将判断出来为零件的图元一一与现有的每类钢号进行匹配,最终将钢号匹配成功的图元放入步骤4.1建立的相应钢号集合中;
步骤4.3.将步骤4.2所得的每个钢号集合中的各零件的面积和重量分别累加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
其中步骤5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从集合A中提取出的每个图元与钢结构模型中初始定义的标签为螺栓的图元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判断出该图元为螺栓,反之,则不是;读取被判断为螺栓的图元属性并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钢结构工程中自动成生成钢结构明细表、螺栓清单和零件钢号总用量统计表,并导出相应的Excel表格、Word文档和图表,以供设计人员参考。本方法可优化钢结构工程量统计方法,实时监控钢结构用量,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节省统计人员大量时间资源,降低施工的成本,为设计和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进行钢号用量统计时零件的总重量分布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进行钢号用量统计时零件的总面积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基于Tekla的钢结构工程量自动分类统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钢结构模型与Tekla三维设计平台连接起来;
步骤2,在Tekla三维设计平台上获取钢结构模型的所有图元,并将获取所有图元放入集合A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34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