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4242.0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4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华;方永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循环系统 自适应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其关键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调节模块、控制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固定板以及操作机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电源模块、继电器、显示屏和按键面板;所述感应模块内部设置有粉尘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所述粉尘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口还与按键面板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与显示屏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还通过继电器连接调节模块上的操作机构。本发明可以根据当前车内或车外的空气质量状况,自动调节汽车空调的循环系统状态,确保车内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循环系统中,都设置有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方式。在空调循环按键面板中,一般有两种切换结构,一种是设置有两个独立按钮,一个用于控制内循环,另一个用于控制外循环,在需要调整循环方式时按下对应的按钮即可;另一种是设置的单个拨动键结构,通过拨动键在左右两个位置进行滑动达到切换内外循环的目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结构进行适当的操作来选择循环方式,其中,外循环能保证车辆内进入更多的外部新鲜空气,而内循环则可以保持车辆油耗更小、制冷速度更快。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司机一般事先设置了外循环或者内循环后,很少在行驶过程中再对其进行实时调节。因此,当选择外循环时,若出现前方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周围有大型工厂排出有害气体、或者空气中包含较高的有害颗粒物等情况时,如果没有及时调节成内循环,那么,外部的污浊空气就会通过汽车空调系统进入到车体内部,影响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若选择内循环,如果内循环时间过长,车内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新鲜空气进行交互,那么,车内空气也会变得污浊,不利于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编号为XDJK2015C052的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支持下,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循环系统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模块、控制模块和感应模块;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固定板,以及用于接受控制模块指令进行内、外循环切换的操作机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电源模块、继电器、显示屏和按键面板;所述感应模块上具有粉尘传感器和气味传感器,感应模块的两端还各设置有两个固定片,同一侧的两个固定片底部还设有两个限位片,固定片和限位片上均对应开设有螺孔;所述粉尘传感器、气味传感器和按键面板均与单片机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与显示屏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还通过继电器连接调节模块上的操作机构;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端还连接电源模块。
所述调节模块中的固定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固定板的四角上还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调节模块中的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定板两个通孔内的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第二按键下表面嵌设有金属片,金属片对应的固定板上表面上还嵌设有电磁铁片,该电磁铁片通过电磁阀连接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中部有通孔且在该通孔内穿入有“H型”转轴,所述“H型”转轴的两端均通过支架与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也通过一长一短两根弹簧与固定板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调节模块中的固定板上开设有一个条形通孔,固定板的四角上还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调节模块中的操作机构包括卡设于条形通孔内的拨动块,条形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电机和右电机,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朝向条形通孔方向的滚珠丝杆,左电机和右电机还分别通过左电磁阀和右电磁阀与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连接,条形通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还分别设置有左接近传感器和右接近传感器,该左传感器和右传感器均连接控制模块中单片机的输入端口。
所述所述拨动块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设有弹性限位片,凹槽底部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向外延展的限位凸块。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合泰HT32F52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4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