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延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0630.X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0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如申;黎勇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G01S5/02 |
代理公司: | 11330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延时 校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天线延时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延时和位置距离;
将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延时输入预设的检测距离计算公式,得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检测距离;
将所述位置距离和所述检测距离输入预设的实际延时计算公式,得到实际延时;
将实际延时输入节点以对该节点进行标定及校验;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延时包括:
第一轮延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信号到最近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反馈回的信号之间所用时间Trou1和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信号到最近一次向所述第一节点反馈信号之间所用时间Trep1;
第二轮延时,第二节点反向向第一节点发送信号到最近一次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反馈回的信号之间所用时间Trou1和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信号到最近一次向所述第二节点反馈信号之间所用时间Trep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距离计算公式为:
其中,c代表光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距离包括:
第一轮检测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第一轮延时计算;
第二轮检测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的第二轮延时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延时包括发射实际延时和接收实际延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轮检测距离与所述第二轮检测距离相等时,所述发射实际延时与所述接收实际延时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节点为3个时,所述实际延时计算公式为:
其中,DT1,DT2,DT3依次为三个节点的发射实际延时,DR1,DR2,DR3依次为三个节点的接收实际延时,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第一轮检测距离,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第二轮检测距离,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位置距离,c为光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节点为3个时,所述实际延时计算公式为:
其中,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发射实际延时或接收实际延时,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第一轮检测距离或第二轮检测距离,d1,d2,d3依次为三个节点间的位置距离,c为光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06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室大棚的天窗开合结构
- 下一篇:温室大棚的种植物浇灌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