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的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244.3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勇;李光辉;陈佳子;张震;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07C67/48;C07C69/0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长 混合 甘油二酯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的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酶及反应物长链脂肪酸混合单甘酯和辛酸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加热至所需反应温度,将反应物搅拌均匀,引发酶催化反应,收集反应容器内酯化的粗产品;将得到的酯化粗产品进行分子蒸馏,分得轻相和重相;取重相,利用低温匀速搅拌结晶进行溶剂分提,抽滤得到液油和固脂,收集液油,即得到较高纯度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将液油进行低温高速离心,再次得到液油和固脂,收集液油即得到高纯度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该方法中分提后再通过低温高速离心便可以得到高于87%的高纯度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的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由两分子的脂肪酸与一分子的甘油酯化后得到的产物。许多研究表明,甘油二酯因为可以防止脂肪在体内集聚,而具有调节血脂、防止动脉血栓、抑制内脏脂肪积累、缓解糖尿病肾病、减肥、抑制食欲等保健功能。
甘油二酯包括1,3-DAG和1,2-DAG两种异构体,在食用油脂中大约70%的DAG以1,3-DAG形式存在,而1,2-DAG主要存在油脂代谢中间产物中。中链和中长链甘油二酯都是食用油和脂肪的天然下属成分,拥有与甘油二酯相同的优点。其中的中链脂肪酸可以快速为人体代谢,可用于快速供能。而中长链甘油二酯是一种同时含有中链脂肪酸(C8~C12)和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结构脂质,同时具有中链脂肪酸和甘油二酯的优点。目前已有甘油三酯形式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被开发出来,然而中长链甘油二酯目前尚缺乏相关报道。
分离和纯化甘油二酯常见的方法有分子蒸馏法、溶剂结晶法、柱层析和超临界CO2萃取。对于单一的粗品甘油二酯,用到分子蒸馏等方法即可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在分离和纯化体系较复杂的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不同程度上都有其局限性。如溶剂结晶法、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消耗试剂用量大,污染较严重,并对原油中的微量成分破坏大;超临界CO2萃取对设备要求高,其维持超临界状态需要很高的压力,成本高,因而需要高能耗和需要配备耐压设备等缺点;使用分子蒸馏随着蒸馏温度的改变,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含量增加不显著,而且会伴随甘油三酯的大量增多,因而这些单一方法并不适用分离出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
申请号为200610036152.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子蒸馏技术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其以植物油或动物油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然后把酯化反应产物进行分子蒸馏处理,制得生物柴油。该发明采用了分子蒸馏(短程蒸馏)技术,实现和完成生物柴油(甲酯或乙酯)的提纯和精制工艺,提纯的生物柴油纯度比现有的方法纯度高(可达到98%以上),但此方法对高纯度的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不具有可观的分离效果,随着蒸馏温度的改变,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含量增加不显著,而且会伴随甘油三酯的大量增多,且该方法尚未见前人制备过并纯化出中长链及其混合型中长链甘油二酯。
申请号为92100594.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溶剂结晶法分离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用溶剂在55℃~62℃搅拌下溶解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初级产品;将所得溶液冷却到30℃~46℃,析出大部分甘油二脂肪酸酯和甘油三脂肪酸酯;过滤出析出固体并将其在低于150℃下干燥;滤液则冷却到15℃~26℃,析出单脂肪酸甘油酯;过滤出析出的单脂肪酸甘油酯固体并将其在低于150℃干燥;滤液返回到溶解过程复用;1~3次复用后用蒸馏法蒸出溶剂,除去甘油等杂质;所用溶剂为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含碳原子数为1~6的饱和脂肪醇(包括其相应的同份异构体)。中长链甘油二酯粗品体系复杂且该方法尚未见前人制备过并纯化出中长链及其混合型中长链甘油二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结合“分子蒸馏-低温匀速搅拌结晶-低温高速离心”纯化,进而分离出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