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3721.3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1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丰光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底盘 | ||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撞装置;每个防撞装置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弹性件和伸缩件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伸缩,弹性件的一端垂直连接在固定板的中部,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防撞梁垂直固定连接,防撞梁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弹性件布置在伸缩件中,伸缩件的内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固定板上,挡板设置在内套筒的外壁上,外套筒的一端滑动套装在内套筒的另一端上,外套筒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防撞梁的中部,行程感应开关对称设置在伸缩件的两侧的底板上,行程感应开关根据防撞梁的位置,控制驱动电机的开闭。本发明能适应复杂和形式环境,以保证机器人的防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
背景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中,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提高生产效率,零件的加工及运输有时会借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人来完成。
机器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机器人的运行有的采用自动设定式,即安装预订的运行轨迹完成一些的工作,有的则是根据待完成的工作,人工遥控操控机器人,使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避免行走过程中的障碍,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碰撞障碍,以防止机器人或被撞物体发生损坏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机器人通常采用传感器和机械防撞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目前的防撞结构通常是在机器人的外壳上,形成一个触发凸起,由于触发凸起的安装高度,因此不能适应复杂和形式环境,进而影响机器人的防撞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证机器人的防撞效果的机器人底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机器人底盘,适应于机器人防撞,所述机器人底盘包括底板以及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驱动电机呈方形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驱动轮安装在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撞装置;每个所述防撞装置均包括防撞梁、伸缩件、弹性件、固定板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相配合的行程感应开关,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中部,所述弹性件和所述伸缩件均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撞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件布置在所述伸缩件中,所述伸缩件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挡板,所述内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外套筒的一端滑动套装在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上,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防撞梁的中部,所述行程感应开关对称设置在所述伸缩件的两侧的底板上,所述行程感应开关根据所述防撞梁的位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两端均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向所述底板的侧部方向弯曲,以更全面的对机器人进行防护。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两个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对称安装在所述伸缩件的两侧的底板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件及防撞板,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防撞板安装在所述限位件上,所述防撞板和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行程,这样可以使防撞梁只对防撞板产生撞击,而无法对伸缩件的挡板进行撞击,增加伸缩件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呈T型,所述限位件包括横向板和竖向板,所述横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向板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横向板的中部,所述防撞板安装在所述竖向板的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防撞板为弹性材质制成,以增加防撞梁和防撞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丰光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丰光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机器人头颈部柔性结构
- 下一篇:一种非对称过约束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