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7483.3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6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张硕;王昊昱;陈云瑞;秦政;李和谦;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F16N39/02;F16N39/06;F16N23/00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轴承 油装置 压送 循环润滑系统 过滤器 连通 出液端 换热器 进液端 自适应 出油孔 进油孔 轴承润滑系统 动力输入端 主驱动装置 外部循环 动力源 润滑油 转轴 消耗 节约 | ||
1.一种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2)、切压送油装置(4)以及换热器(6),过滤器(2)的出液端与切压送油装置(4)的进液端连通,切压送油装置(4)的出液端与换热器(6)的进液端连通,滑动轴承(1)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过滤器(2)的进液端与滑动轴承(1)的出油孔连通,换热器(6)的出液端与滑动轴承(1)的进油孔连通,安装滑动轴承(1)的转轴与切压送油装置(4)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所述的过滤器(2)包括玻璃基片(11)、玻璃基片(11)下侧的磁铁、过滤板(36)以及集油槽(37),玻璃基片(11)出液一侧低于进液一侧倾斜设置,集油槽(37)为上侧开口的箱体,集油槽(37)设置在玻璃基片(11)出液一侧下方,过滤板(36)设置在集油槽(37)上侧,且过滤板(36)位于磁铁一侧;
所述的切压送油装置(4)包括轮盘(17)、安装在轮盘(17)上的切压头(18)以及输油软管,输油软管设置在轮盘(17)一侧,输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器(2)和换热器(6)连通,切压头(18)设置在轮盘(17)一侧,切压头(18)的外端设有用于挤压输油软管的挤压部,轮盘(17)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24)上,输入轴(24)用于与安装滑动轴承(1)的转轴相连,输入轴(24)通过行星传动机构与轮盘(17)相连并带动轮盘(1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23)、行星轮(14)以及内齿圈(13),内齿圈(13)固定设置,太阳轮(23)同轴设置在内齿圈(13)内,行星轮(14)设置在内齿圈(13)与太阳轮(23)之间,且行星轮(14)同时与内齿圈(13)和太阳轮(23)相啮合,太阳轮(23)与所述转轴相连,轮盘(17)与太阳轮(23)同轴设置,行星轮(14)通过同轴设置的连接轴(15)与轮盘(17)相连,并带动轮盘(1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盘(17)一侧设有调节齿轮(19),调节齿轮(19)同轴安装在轮盘(17)上,并与轮盘(17)同步转动,切压头(18)的内端设有与调节齿轮(19)相啮合的轮齿,调节齿轮(19)一侧设有用于拨动调节齿轮(19)转动的调节板(21),调节板(21)连接有使调节板(21)与调节齿轮(19)分离的调节弹簧(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6)包括换热器箱体(25)以及换热器箱体(25)内的换热盘管(26),换热器箱体(25)内设有循环的冷却水,换热盘管(26)进液端与切压送油装置(4)的出液端连通,换热盘管(26)的出液端与滑动轴承(1)的进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6)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2601)和内管(2602),外管(2601)和内管(2602)间隔设置,并在外管(2601)和内管(2602)之间形成润滑油通道,内管(2602)内通有循环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6)和滑动轴承(1)之间设有缓冲罐(5),缓冲罐(5)的进液端设有进油止回阀(31),缓冲罐(5)的出液端连接有出油止回阀(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罐(5)的出液端还连接有出液阀(30),缓冲罐(5)的进液端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出液阀(30)均连接控制装置,缓冲罐(5)还连接有压力保持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滑动轴承循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2)与滑动轴承(1)之间还设有粗过滤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4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影响猪有效总乳头数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 下一篇:玻璃膜剥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