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汽车(一种车厢与车体分离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8130.5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2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江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庆宏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0R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车体 司乘 金属架 交通运输安全 保险 固定塑胶套 固定系统 交通设备 意外事故 主动释放 布设 固定的 气囊 吸附 汽车 发动机 货车 复合 客车 轿车 伤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交通运输安全。它包括:司乘车厢(1.2)、保险金属架(1.4)、安装发动机等设备的车体(图4)、连接车厢和车体的吸附气囊(图5)以及气涨固定塑胶套(图7)、气体固定系统(图8)。本发明将司乘车厢(1.2)与车体(图4)分开,在司乘车厢(1.2)与车体(图4)之间布设保险金属架(1.4),同时司乘车厢(1.2)用气体固定在保险金属架(1.4)上,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可被动或主动释放用于固定的气体使得司乘车厢(1.2)远离危险,可使司乘人员更大限度减少伤害。本发明适用于轿车、货车、客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交通运输安全,适用于轿车、货车、客车。
二、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轿车、货车、客车设计都不外乎是一体设计,在遭遇意外事故时车体往往成为司乘人员逃生的最大障碍。现有各型汽车存在如下不足:
1、汽车长方体设计,在遭遇撞击事故时车厢更容易变形;
2、车厢和车体一体设计;
3、遭遇撞击事故时,无法改变撞击力方向;
4、遭遇落水事故时,无法释放司乘车厢。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更为安全的交通设备,能大大降低现有技术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复合汽车水平剖视图为八边形。它包括:司乘车厢(1.2)、保险金属架(1.4)、安装发动机等设备的车体(图4)、连接车厢和车体的吸附气囊(图5)以及气涨固定塑胶套(图7)、气体固定系统(图8)。
本发明将司乘车厢(1.2)与车体(图4)分开,在司乘车厢(1.2)与车体(图4)之间布设保险金属架(1.4),同时司乘车厢(1.2)用气体固定在保险金属架(1.4)上,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可被动或主动释放用于固定的气体从而使得司乘车厢(1.2)远离危险,从而可使司乘人员更大限度减少伤害。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汽车(一种车厢与车体分离的汽车)外观立体图(不包含车门座椅等)。
图2是图1所示司乘车厢立体图(不含车门座椅等)。
图3是图1所示司乘车厢与车体之间的保险金属架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司乘车厢底部的车体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吸附气囊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方向盘油门刹车等连接盒立体图。
图7是把司乘车厢固定在车体上的气涨固定塑胶套剖视图。
图8是把司乘车厢固定在车体上的气体固定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
图1中:
1.1中部撞击切割金属板;1.2司乘车厢;1.3方向盘油门刹车等连接盒;1.4保险金属架;1.5中部滚轴;1.6吸附气囊安装位置;1.7前部滚轴;1.8气涨塑胶固定套;1.9司乘车厢与车体间滚珠。
图2中:
2.1中部撞击切割金属板;2.2方向盘油门刹车连接盒;2.3中部滚轴安装点;2.4吸附气囊安装位置;2.5气涨塑胶固定套安装孔;2.6滚装安装孔。
图3中:
3.1气涨塑胶固定套安装孔;3.2吸附气囊安装位置;3.3档位等安装位置;3.4方向盘油门刹车等安装盒安装位置;3.5前部滚轴安装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庆宏,未经江庆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