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模压淬火的车辆构件的方法和调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4236.6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G·福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C21D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模压 淬火 车辆 构件 方法 调温 装置 | ||
1.用于由金属板材料(10)制造具有局部不同的机械特性的模压淬火的车辆构件的方法,该金属板材料具有局部变化的金属板厚度(T)并且由可硬化的钢合金构成,执行以下步骤:
-提供金属板材料(10);
-可选项:预成型金属板材料(10);
-对金属板材料(10)进行局部不同地调温;
-将调温的金属板材料(10)置入到模压淬火模具中;
-将金属板材料在模压淬火模具中成型且模压淬火成车辆构件;
其中,在调温时将金属板材料的至少一个第一面状区段(11)通过与蓄热器(20)直接接触而加热到第一温度或者保持该第一温度,其特征在于,金属板材料(10)的第二面状区段(12)同时通过蓄热器(20)非接触地不那么强烈地加热和/或调温到较低的第二温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蓄热器(20)加热,尤其通过感应线圈(57)、燃烧器(56)、热辐射器(55)、电阻式加热器进行加热,或者蓄热器(20)作为在电流路径中的欧姆电阻在电极(58)之间自身加热地运行。
3.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20)包括由高耐热性材料构成的基体(21)和/或所述蓄热器(20)单件式地且材料统一地构成。
4.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料(10)具有防氧化皮和防腐蚀的金属涂层。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料(10)为了熔合金属涂层而在局部不同的调温之前经受热处理。
6.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料(10)具有朝向蓄热器(20)的表面(13),并且所述蓄热器(20)具有朝向金属板材料(10)的调温面(23),所述蓄热器(20)的调温面(23)在调温期间与在金属板材料的第二面状区段(12)中的朝向该蓄热器(20)的表面(13)具有距离(A),该距离设定为在金属板材料(10)的第二面状区段(12)的金属板厚度(T2)的0.2倍与5倍之间、优选在0.25倍与3倍之间。
7.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板材料(10)的第一面状区段(11)与第二面状区段(12)之间构成过渡区段(14),方式为:在过渡区段(14)中在蓄热器(20)的调温面(23)与金属板材料(10)的表面之间设置距离(A2),该距离大于在蓄热器(20)的调温面(23)与在金属板材料的第二面状区段(12)中的表面(13)之间的距离(A)。
8.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段(14)具有宽度(B),并且所述宽度(B)在具有小于1.5毫米的金属板厚度的金属板材料的情况下在10毫米与50毫米之间、优选在15毫米与30毫米之间,并且在金属板厚度大于1.5毫米的情况下在10毫米与40毫米之间、优选在10毫米与25毫米之间。
9.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由钢合金构成的第二面状区段(12)的金属板材料(10),该第二面状区段的钢合金不同于金属板材料(10)的第一面状区段(11)的钢合金。
10.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20)在调温之前至少局部具有比在第一面状区段(11)中的加热的金属板材料的目标温度大的温度。
11.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料(10)在背离蓄热器(20)调温面(23)的表面(15)上通过接纳件或隔热板(50)或另外的蓄热器(20)至少在第一面状区段(11)中处于直接接触。
12.调温装置,尤其是用于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调温装置用于对金属板材料(10)进行不同地调温,该调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蓄热器(20),该蓄热器用于通过金属板材料(10)的朝向蓄热器(20)的表面(13)在第一面状区段(11)中与蓄热器(20)的调温面(23)直接接触来加热或保持金属板材料(10)的第一面状区段(11)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20)构造成,使得所述蓄热器(20)的调温面(23)在调温期间与金属板材料(10)的朝向蓄热器(20)的表面(13)在第二面状区段(12)中间隔距离,该距离(A)处在金属板材料(10)的第二面状区段(12)的金属板厚度(T2)的0.2倍与5倍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42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形工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