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8059.9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鹏;赵沙沙;邸士强;汤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40 | 分类号: | C01B3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曹晓斐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碳 生产工艺 | ||
1.一种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包括依次连接的甲酸储罐(01)、反应釜(02)、一级冷凝器(03)、碱洗器(04)、二级冷凝器(05)、气囊(07)、压缩机(11)以及气瓶组(12),其特征在于:气囊(07)和压缩机(11)之间依次连接有增压机(08)、变压吸附塔(09)以及缓冲罐(10),变压吸附塔(09)包括吸附塔A(091)、吸附塔B(092)、分别连接吸附塔A(091)和吸附塔B(092) 的进气管(094)、分别连接吸附塔A(091)和吸附塔B(092 )的出气管(095)、连通在吸附塔A(091)和进气管(094)之间的进气阀A(0911)、连通在吸附塔B(092)和进气管(094)之间的进气阀B(0921)、连通在吸附塔A(091)和出气管(095)之间的出气阀A(0913)、连通在吸附塔B(092)和出气管(095)之间的出气阀B(0923)、在出气管(095)一端连通吸附塔A(091)和吸附塔B(092)的再生管道、设置在再生管道上的再生流量调节阀(093)、分别和吸附塔A(091)和吸附塔B(092)连通的放气管(096)、连通于放气管(096)与吸附塔A(091)之间的放气阀A(0912)以及连通于放气管(096)与吸附塔B(092)之间的放气阀B(09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二级冷凝器(05)和气囊(07)之间连接有一级吸附塔(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一氧化碳生产工艺还包括连接在甲酸储罐(01)和反应釜(02)之间的计量泵(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甲酸储罐(01)和反应釜(0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14),连通管(14)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甲酸储罐(01)和反应釜(02)的顶部,在甲酸储罐(01)的顶部还连通有抽真空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碱洗器(04)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碱洗器(041)和二级碱洗器(0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碱洗器(04)包括盛放碱液的罐体以及将碱液输送至罐体顶部喷出的循环泵(0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碱洗器(04)还包括位于罐体顶部且与循环泵(043)连通的喷射管(044)以及与喷射管(044)连接且朝向下方的喷头(0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气瓶组(12)包括至少两组气瓶、与气瓶相对应且与压缩机(11)连接的支路(121)、与支路(121)连通的抽真空装置以及分别连接在同一支路(121)上且分别位于气瓶的上下游的第一控制阀(122)和第二控制阀(1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放气管(096)与气囊(07)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未经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0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