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9992.8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盈;李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富盈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邬剑星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隔震 地铁 轨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包括轨道板、底座和两条平行间隔设在轨道板上的铁轨,所述轨道板与底座之间设有两弹性减震板,两所述弹性减震板平行间隔设置且其位置分别与两铁轨的位置相对;两所述弹性减震板之间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顶面紧贴于轨道板的底面,所述减震器的底面紧贴于底座的顶面;所述减震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所述支撑件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支撑件内;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降噪、减震和防止震动传递的效果,提高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环保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
背景技术
当地铁列车移动时,车轮与轨道板的接触面产生的应力也随之移动,运动中的应力分布传递到周围接触面,形成基本的运动应力场,诱发了附近地下结构以及建筑物的二次震动和噪声;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轨道交通舒适性和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亟需一种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具有较好的降噪、减震和防止震动传递的效果,提高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环保性。
本发明的减隔震地铁轨道板系统,包括轨道板、底座和两条平行间隔设在轨道板上的铁轨,所述轨道板与底座之间设有两弹性减震板,两所述弹性减震板平行间隔设置且其位置分别与两铁轨的位置相对;两所述弹性减震板之间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顶面紧贴于轨道板的底面,所述减震器的底面紧贴于底座的顶面;所述减震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所述支撑件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减震器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上并对支撑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上并对支撑件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减震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部内的扭转减震机构,所述支撑件内一体成形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自上延伸部伸入筒体部内与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形成丝杠滑块机构用于将支撑件的上下震动转换为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外套联动杆设置。
进一步,所述扭转减震机构包括形成于座筒内的减震腔和以可相对转动并轴向两端形成密封的方式设置在减震腔内并形成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的轴套;
所述座筒内部向减震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与轴套的外侧形成紧贴配合并共同将减震腔分隔为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所述第一阻尼腔和所述第二阻尼腔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轴套上成径向对称形成有第一弧形转子体和第二弧形转子体,第一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一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且第一弧形转子体与第一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二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且第二弧形转子体与第二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阻尼通道。
进一步,所述上延伸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弹簧的弹簧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座板的底部形成用于与支撑件配合的配合套,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配合套内设置,所述支撑件顶端与配合套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配合套的内底部与支撑件的顶端形成圆锥面配合,所述弹性支撑体为由金属层和橡胶层按层间隔设置形成的圆锥形橡胶套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弹性减震板与底座之间设有灌注袋,浇注弹性体灌注在所述灌注袋内并形成弹性体层。
进一步,所述弹性减震板和灌注袋均为长条状,且所述弹性减震板和灌注袋的长度方向均与铁轨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所述弹性减震板采用热塑性聚酯弹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富盈,未经李富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9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中间设备及其部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层网络模型构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