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取力断开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1426.6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敏;谭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2 | 分类号: | B60W10/02;B60W10/10;B60W10/06;B60W3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断开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自动取力断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方法包括:
接收一信息输入模块(101)发送的自动取力断开指令;
依据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指令控制一离合器(103)与一取力器(107)断开;
控制所述离合器(103)切换至试结合状态,所述试结合状态为所述离合器(103)的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并运行预设定的时间,其中,所述预设定的时间为2s~4s;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取力器(107)发送的断开反馈信号;
如果否,则再次控制所述取力器(107)断开;
在所述离合器(103)与所述取力器(107)成功断开后,控制一变速箱(106)退空挡;
接收一第一感应开关(108)发送的第一档位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档位信号控制一分动箱(104)挂行驶挡;
在所述分动箱(104)挂行驶挡后,控制一电子油门(111)、一发动机(105)从上车运行状态切换至下车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力断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一第一感应开关(108)发送的第一档位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档位信号控制一分动箱(104)挂行驶挡的步骤之前,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一第二感应开关(109)发送的第二档位信号;
如果否,则再次控制所述变速箱(106)退空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力断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分动箱(104)挂行驶挡后,控制一电子油门(111)、一发动机(105)从上车运行状态切换至下车运行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方法还包括:
接收一转速传感器(110)发送的发动机(105)的转速信号;
检测所述转速信号是否在预设定的转速范围内;
如果否,则再次控制所述发动机(105)从上车运行状态切换至下车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力断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分动箱(104)挂行驶挡后,控制一电子油门(111)、一发动机(105)从上车运行状态切换至下车运行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转速信号在预设定的转速范围时,生成取力断开的提示信息。
5.一种自动取力断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力断开装置包括信息输入模块(101)、控制模块(102)、离合器(103)、取力器(107)、第一感应开关(108)、变速箱(106)、分动箱(104)、电子油门(111)以及发动机(105),
所述信息输入模块(101)用于获得用户输入的自动取力断开指令;
所述控制模块(102)与所述信息输入模块(101)、所述离合器(103)、所述取力器(107)分别电连接,用于接收一信息输入模块(101)发送的自动取力断开指令,并依据所述自动取力断开指令控制所述离合器(103)与所述取力器(107)断开;
所述控制模块(102)还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08)、所述变速箱(106)、所述分动箱(104)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2)还用于在所述离合器(103)与所述取力器(107)成功断开后,控制所述变速箱(106)退空挡;以及接收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08)发送的第一档位信号,并依据所述第一档位信号控制一分动箱(104)挂行驶挡;
所述控制模块(102)还与所述电子油门(111)、所述发动机(105)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2)还用于在所述分动箱(104)挂行驶挡后,控制所述电子油门(111)、所述发动机(105)从上车运行状态切换至下车运行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102)还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103)切换至试结合状态,所述试结合状态为所述离合器(103)的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并运行预设定的时间,其中,所述预设定的时间为2s~4s;并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取力器(107)发送的断开反馈信号;如果否,则再次控制所述取力器(107)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4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拉机挂车刹车控制阀
- 下一篇:干式离合器半接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