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替曲塞杂质C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2333.5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丹;王足兵;汪传军;郭璇;吴晶;柴雨柱;王华萍;朱春霞;田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33/38 | 分类号: | C07D333/38;A61K31/517;A61K31/381;A61P35/00;G01N3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替曲塞 杂质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替曲塞的潜在血液系统毒性杂质C,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杂质对照品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雷替曲塞新杂质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雷替曲塞(Raltitrexed)是由英国Zeneca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水溶性喹唑啉叶酸类似物胸苷酸合酶抑制剂,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其通过对胸苷酸合酶的专一抑制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其化学名为N-[[5-[[(1,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甲氨基]-2-噻吩基]羰基]-L-谷氨酸。结构式如下:
其与5-氟尿嘧啶相比,由于特异的选择性,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但是其还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其主要毒性不良反应包括对胃肠道、血液系统及肝酶的可逆性影响。
其中,对于血液系统主要有关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18%和5%),可单独发生或同时发生,这些反应通常为轻到中度(WHO1/2),于用药后第1或2周内发生,第3周前恢复。也有可能发生重度(WHO3/4级)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WHO4级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危及生命或致命,尤其与胃肠道毒性反应同时发生时。
目前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临床上常用的策略为减少雷替曲塞的用量或者暂停药品的使用,并无相关如何降低雷替曲塞毒副作用的报道。因此,深入研究雷替曲塞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高雷替曲塞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或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经研究发现,雷替曲塞之所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血液系统副作用,与其成品中的噻吩类杂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即该杂质的含量越高,雷替曲塞的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就越大。
那么确定该杂质的结构类型,合理的控制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即显得更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起雷替曲塞血液系统副作用的杂质,及其制备方法。
雷替曲塞主要由喹唑啉酮、噻吩和L-谷氨酸三部分组成,文献(QuinazolineAntifolate Thymidylate Synthase Inhibitors:Heterocyclic Benzoyl RingModifications,J.Med.Chem.1991,34,1594-1605)和美国专利(US4992550,1991)中给出了雷替曲塞的合成中主要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2-噻吩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另一种方法是以5-硝基-2-噻吩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但是,经过研究分析发现,不管是以上面所述的哪种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其最终成品中都会存在下述的噻吩类杂质,N-(5-二甲氨基-2-噻吩甲酰)-L-谷氨酸,其结构如下:
该杂质是雷替曲塞制备工艺中产生的反应副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最终传导至成品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结构的杂质及其制备方法,并合理的控制其含量。
一种雷替曲塞杂质C N-(5-二甲氨基-2-噻吩甲酰)-L-谷氨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详细的合成方法如下:
具体而言包括如下步骤:
(1)5-硝基-2-噻吩甲酸经氯代反应制备得到5-硝基-2-噻吩甲酰氯;其中,氯代试剂选自:草酰氯、氯化亚砜、三氯氧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优选氯化亚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2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