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的仿生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5396.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7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泉;万印华;陈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08 | 分类号: | C12N11/08;B05D7/24;B05D7/04;A23L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黄曲霉 毒素 仿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处理 | ||
1.一种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膜用于去除溶液中的黄曲霉毒素,所述仿生膜包括微孔膜,微孔膜上涂覆多巴胺涂层,多巴胺涂层上接枝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上吸附酶分子;所述酶分子为漆酶、黄曲霉毒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或葡萄糖氧化酶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的孔径大小为0.1μm~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的孔径大小为0.22μm~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酰胺、纤维素、聚醚砜、聚丙烯腈、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或氧化硅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分子为黄曲霉毒素氧化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仿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孔膜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在微孔膜表面和孔内形成多巴胺涂层,得到涂覆有多巴胺涂层的微孔膜;
(2)将步骤(1)所述涂覆有多巴胺涂层的微孔膜浸泡于聚乙烯亚胺溶液中,使聚乙烯亚胺与微孔膜中的聚多巴胺发生共价结合反应,得到改性微孔膜;
(3)将步骤(2)所述改性微孔膜过滤和/或浸泡酶溶液,使酶溶液中的酶分子固定于改性微孔膜上,制备得到仿生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为将多巴胺溶解于磷酸钠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或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中得到的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为将多巴胺溶解于Tris-HCl缓冲液中得到的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0.01g/L~10g/L。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1g/L~4g/L。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的pH为7.2~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的pH为8~9。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巴胺溶液中的多巴胺通过自聚形成聚多巴胺粘附于微孔膜表面和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聚是在空气条件下进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聚时间为0.5h~24h。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聚时间为2h~5h。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聚乙烯亚胺溶液是聚乙烯亚胺溶于去离子水形成的溶液。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聚乙烯亚胺溶液的浓度为0.01g/L~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3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饺子冷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墨鱼丁的鱼糜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