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4666.X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2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政;谢帅;丁虎;王玉琳;张梁;邓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04 | 分类号: | B21D22/04;B21D37/04;B21D5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距环 螺栓连接 液压系统 挤压 传热管 移动 挤压成型装置 固定耳板 机架系统 交错式 耳板 相对轴向位置 生产成本低 螺栓 间距调节 紧固连接 螺纹连接 深度调节 上端 活塞杆 挤压头 实施性 定距 便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定深系统、定距系统和机架系统构成,其特征为:机架系统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耳板和移动耳板;固定耳板与固定定距环螺栓连接,移动耳板与移动定距环螺栓连接;固定定距环和移动定距环的外表面螺栓紧固连接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活塞杆与定深系统螺纹连接。工作时,通过更换定深套的长度,实现丁胞挤压深度调节;通过调整固定、移动定距环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丁胞挤压间距调节;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挤压头,实现丁胞挤压形状和大小的调节;从而挤压得到不同形状、大小、深度和间距的丁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调节便利,实施性强,进而可降低丁胞传热管的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管加工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而换热器在上述各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整个工程设备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且在金属消耗、动力消耗和资本投资等方面,都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份额。以电厂为例,如果将锅炉也作为换热设备,则换热器的资本投资约占电厂总投资的70%;在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投资在总投资的50%;此外,由于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提高换热器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也势在必行。此可见,换热器的合理设计对于节约资源、减少金属材的料消耗是十分重要的。传热管的换热性能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其决定性作用,是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元件,因此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就能极大的改善换热器的热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金属材料的消耗。为提高换热管的性能,常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所谓强化传热技术就是力求换热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更多。现有的强化传热技术包括开发各类型的强化传热管,如缩放管、波纹管、螺旋槽纹管,及其他类型强化传热管。而丁胞传热管是国内外近期兴起的一种高效传热管,其具有很多特点。
丁胞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丁胞管段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效果,流体在丁胞后形成横向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涡流,涡流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作业用,可以大大提高传热系数;2)由于丁胞传热管的缩放冲刷作用,使得管内外抗污垢性能优越;3)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丁胞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5)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传热面积增大,且增强了流体的湍流。因此,在相同换热量条件下,采用丁胞传热管能减小换热器所占空间体积、并减轻重量。
国内外公开的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较多,如:专利号“03819282.9”公布一种传热管以及用于制造该传热管的方法及工具,该工具不用从管内表面上除去金属就能形成凹起,因此消除了废屑;专利号“200910246558.7”公布了传热管及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通过轧制在传热管外侧形成螺旋整体外肋条;专利号“201410498001.3”公布了一种核电蒸发器传热管成型弯管机的弯管装置,该弯管装置利用辅助装置对钢管进行定位,可确保钢管两端的水平度可以保证,然后利用活动的弯曲轮模靠近辅助推动装置实现弯管,这样弯曲后的钢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可满足要求。
然而,虽然目前有多种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但目前适用于丁胞传热管的挤压成型装置较少,占用空间位置较大、且丁胞的挤压深度、间距、大小不能根据需要调节或难以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丁胞传热管成型装备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挤压不同深度、不同大小和不同间距的交错式丁胞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交错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定深系统2、定距系统3和机架系统4构成,其特征为:机架系统4的上端螺栓连接有固定耳板41和移动耳板42;固定耳板41与固定定距环31螺栓连接,移动耳板42与移动定距环32螺栓连接;固定定距环31和移动定距环32的外表面螺栓紧固连接有液压系统1;液压系统1的活塞杆12与定深系统2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4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方便的扩张助力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绘图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