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6579.8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章鹏;刘淑敏;丁频一;朱普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2 | 分类号: | G01B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井 深度 误差 校正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法主要通过套管节箍信号法进行,依据标准井的井下套管序列为参考深度,对测井电缆打印等距离的磁标记。套管节箍又叫套管接箍,套管是用来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测井通常有数千米深,井壁周围覆盖着一根根互相连接起来的套管。套管的连接处需要用节箍包裹固定,由于套管的结构与制造差异,两根套管之间不可能完全紧密相连,会有一个约1cm的环缝,此处的磁阻比周围大一些。仪器经过这个位置时,由于电磁感应原理,仪器线圈中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产生电动势,记录此时对应的深度就可得到节箍深度。
套管节箍法利用标准井下的每一节套管作为测量标准参考点,仪器每通过一个套管节箍就记录一次仪器测得的深度,最终形成整个测井理论深度与节箍实际深度的对比图,计算出理论深度与实际深度的差值,并根据所修正的深度差确定磁标记的打印位置并进行标记,利用磁标记校正测井仪器的深度。该方法利用套管节箍实时校正深度,能够有效地减小误差。套管节箍法误差小、不累积误差、打印磁标记的效率高,普遍应用于目前的测井生产中。
但是套管节箍法必须依靠标准井,标准井数量有限而且通常位置偏远,无法现场即时校正,每卷电缆都长达数千米,使用到的电缆都要标定一遍,整个标定过程仍然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步进电机启动以带动测深系统沿电缆移动;获取测深系统的旋转编码器输出预设脉冲数内光栅尺测量的初始读数以及末尾读数;根据初始读数、末尾读数以及测深系统的深度轮的预设周长,计算误差校正系数。
一种测井深度误差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控制模块、光栅尺数据获取模块以及校正系数获取模块。其中,所述步进电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步进电机启动以带动测深系统沿电缆移动;所述光栅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深系统的旋转编码器输出预设脉冲数内光栅尺测量的初始读数以及末尾读数;所述校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初始读数、末尾读数以及测深系统的深度轮的预设周长,计算误差校正系数。
一种测井深度误差校正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滑动平台、测深系统、绞盘、电缆、光栅尺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绞盘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测深系统设置于滑动平台,所述电缆穿过所述测深系统并与所述测深系统的深度轮相切,所述光栅尺与所述电缆平行设置,所述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测深系统以及光栅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下带动所述滑动平台移动,以使所述测深系统沿所述电缆移动,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下通过绞盘拉伸所述电缆,所述光栅尺用于检测所述滑动平台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启动以带动所述测深系统沿电缆移动,再获取所述测深系统的旋转编码器输出预设脉冲数内光栅尺测量的初始读数以及末尾读数,然后根据所述初始读数、末尾读数以及深度轮的预设周长,计算误差校正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井深度误差校正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启动,而带动测深系统沿电缆移动,再获取测深系统的旋转编码器输出预设脉冲数内光栅尺的初始读数以及末尾读数,最后根据初始读数、末尾读数以及测深系统的深度轮的预设周长,计算误差校正系数。该方法通过模拟测深系统在井中沿电缆移动,并利用光栅尺测定测深系统移动距离,从而可以计算出深度轮的实际周长,再根据深度轮的预设周长获取到误差校正系数,能较为简单且准确的实现测井深度误差的校正。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井深度误差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井深度误差校正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6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