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铜基催化剂直接加氢乙酰丙酸制备1,4-戊二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1151.2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7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陈博;连危洁;丁顺民;邓圣军;肖卫明;陈超;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C07C29/149;C07C31/2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直接 加氢 乙酰 丙酸 制备 戊二醇 方法 | ||
一种由铜基催化剂直接加氢乙酰丙酸制备1,4‑戊二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1,4‑戊二醇的铜基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反应溶剂和反应物乙酰丙酸直接混合,通入氢气进行一锅式加氢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1,4‑戊二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出了廉价的非贵金属新型铜基催化剂,其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无毒无害,便于规模化生产,同时具有磁性,易于使用后回收及重复使用;以该催化剂可高效实现由乙酰丙酸直接加氢转化为1,4戊二醇,选择性好,1,4‑戊二醇的总产率可高达85%,表明该合成工艺方法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1,4-戊二醇合成的新型铜基加氢反应催化剂的组成及制备方法,和采用该催化剂由乙酰丙酸直接合成1,4-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化石资源支撑了19世纪到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它们不仅是人类消耗的最主要能源,也是满足人类日常所需的各种化学品的原料。然而,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众多的科研工作人员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但无法解决资源性问题。而通过开发利用生物质,既可以用生物质能解决能源危机,也可以以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等石化资源,作为各种化工品的基础原料。
1,4-戊二醇是一种潜在的聚酯类高分子单体,与二酸反应可以制得聚酯材料,因而需求量巨大。目前,1,4-戊二醇的生产还比较困难,可行的生产路线主要由乙酰丙酸,乙酰丙酸酯和γ-戊内酯催化加氢而来。乙酰丙酸酯与γ-戊内酯主要是由生物质水解产物乙酰丙酸生产而来,分离的生产工序增加了1,4-戊二醇的制造成本。直接由乙酰丙酸催化加氢生产1,4-戊二醇,反应条件极为苛刻,目前只能采用贵金属催化剂,反应条件的限制与贵金属催化剂昂贵的成本,制约了1,4-戊二醇的大规模生产。然而,至今为止,高效可回收且廉价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1,4-戊二醇的生产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因此开发新型且经济高效的催化剂用于由乙酰丙酸直接生产1,4-戊二醇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铜基催化剂直接加氢乙酰丙酸制备1,4-戊二醇的方法,包括一种加氢制备1,4-戊二醇的铜基催化剂的方法,以及在此催化剂上可实现的由乙酰丙酸直接加氢高效制备1,4-戊二醇的新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加氢制备1,4-戊二醇的铜基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体活性组分为铜,以铁及硼为助催化组分,催化剂中三种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铜含量为50%-99%,铁含量为0.9%-40%,硼含量为0.1%-10%。此类铜基催化剂,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配制包含铜及铁的总金属浓度为0.01-2mol/L的盐溶液A,通入氮气保护,放置在冰水浴中,机械剧烈搅拌;将配制好的还原剂混合液B用蠕动泵滴加至盐溶液中,滴加时间为1-2h;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h以等待充分还原;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抽滤,用去离子水抽滤5次,无水乙醇抽滤3次;将得到的催化剂保存在无水乙醇中。
所述的盐溶液A,其总金属盐溶液浓度优选为0.1mol/L;其铁占总金属摩尔比例控制在50%以内。
所述的盐溶液溶剂为水、乙醇、甲醇或乙二醇,优选为水;金属盐为硝酸盐或氯化盐,优选为硝酸盐。
所述的还原剂混合液B,其还原剂为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优选为硼氢化钠;混合液B中还原剂浓度为2mol/L,溶剂为水;还原剂总量与盐溶液A中金属的摩尔比控制为4﹕1;在混合液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2-14,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2mol/L。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由铜基催化剂直接加氢乙酰丙酸制备1,4-戊二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述条件所制铜基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反应溶剂和反应物乙酰丙酸直接混合,通入氢气进行一锅式加氢反应,反应完毕后得到1,4-戊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1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