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冗余驱动伺服系统的抗干扰无间断容错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21838.6 申请日: 2017-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7390512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发明(设计)人: 陶春荣;张伟;杜仁慧;张宏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5B9/03 分类号: G05B9/0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0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冗余 驱动 伺服系统 抗干扰 间断 容错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交流伺服系统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交流伺服系统在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军事装备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某些应用场合对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要求很高,并且不允许出现中断运行的现象,例如在国防、纺织、印染、冶炼等领域,若伺服系统控制性能降低或者中断运行则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严重的人身伤害,因此亟需研究一些方法同时保证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可靠性。

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抗扰性能,许多研究人员对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例如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补偿方法、神经网络控制法、自适应鲁棒控制法、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法等,上述控制方法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抗扰性做出了贡献,但是无法实现伺服系统的容错运行。为提高伺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对交流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的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如基于傅里叶变换或小波变换的故障诊断法,能实现电机或驱动器部分故障的早期预警;又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能在驱动设备部分传感器失效的情况下重构出所需的信息以实现容错控制。但上述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的方法一般较为复杂,工程实现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某些方法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故障,很难具有较高的通用性。综上,目前常见的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在抗扰动控制和高可靠性控制两点上难以兼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冗余驱动伺服系统的抗干扰无间断容错控制方法,提出利用主控单元获取的各驱动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失效诊断并设计了力矩动态分配策略,以实现交流伺服系统的高性能不间断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伺服系统采用M(M>1)套驱动设备(一套驱动设备包括一台驱动器和一台电机)共同驱动负载,M台驱动器由同一块主控板控制。伺服系统的速度环解算由主控板完成,主控板采用滑模控制法实时计算出系统运行所需总力矩,并根据运行状态动态分配各驱动器的力矩指令。M台伺服驱动器均工作在力矩环模式,控制电机输出所需的力矩。运行过程中,控制板首先由通讯接口实时获取各个驱动器的速度、电流反馈,再计算出总的力矩指令,同时运用辨识算法在线辨识驱动设备的失效系数,结合获取的故障信息综合判定驱动设备状态,最终实施力矩动态分配策略:若单台驱动器的增益减小,则控制板增加相应驱动器的力矩指令,用以抵消损失的增益;若N(N<M)套驱动设备故障,则控制板重新分配其余M-N套驱动设备的力矩指令,保证系统的总输出力矩不变,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总体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由上位机、主控制板、M台伺服驱动器、M台电机、减速传动机构以及轴角反馈装置组成。上位机给主控制板发送位置指令,主控制板根据指令和接收的轴角反馈信息进行解算,按照(1)式形成总的力矩指令(滑模控制律):

其中θ、ω、b、J分别为伺服系统的负载位置、转速、粘滞摩擦系数和转动惯量,是基于观测器法对负载实时力矩的估计,sgn(·)为符号函数,γ、k、ρ为大于零的可调参数,调节这三个参数可以改变跟踪误差的收敛速度。主控板根据(1)的计算结果动态调节各个驱动器的力矩指令。

主控制板还通过通讯接口接收伺服驱动器反馈的速度、电流信息以及故障信息,作为故障状态时力矩指令调节的依据。主控制板根据驱动器反馈的速度、电流信息,通过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线辨识驱动器的失效系数。电机的电枢离散方程表示为:

其中,L为电枢电感,i(k)、ω(k)为k时刻驱动器反馈的电流、转速,Ts为采样时间,λ(k)为k时刻驱动器的失效系数,Gc为驱动器力矩环的闭环增益,u(k)为主控制板在k时刻发送的力矩指令,np、ψ、R分别为电机的极对数、转子磁链以及绕组电阻。为了便于进一步运算,(2)式转换为:

令Δx(k)=i(k+1)-i(k)(4)

η(k)=[λ(k) -R -npψ]T(6)

按如下所示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FRLS)公式进行递推计算:

γrls为遗忘因子,主控制板在线递推计算可得驱动器当前时刻失效系数的估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1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