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8942.8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邓爱民;胡翩;胡巧玲;胡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1/06 | 分类号: | B63B1/06;B63B3/4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线 首部 后倾式 撞击型 船型 横剖面 船舶耐波性 船体横剖面 储备浮力 阻力降低 垂直式 回转性 快速性 排水量 适航性 减小 尺度 船舶 水面 对抗 风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船舶从首部至尾部的横剖面均采用深V线型,首部水线附近采用撞击型船首,所述撞击型船首前端水线附近为垂直式首,水线以上采用后倾式穿浪船首,使水线附近形成突出船首。本发明的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从首部至尾部船体横剖面采用深V线型,同等排水量和尺度下,水线长较长,阻力降低,对快速性有利,并能够明显改善适航性和回转性;首部采用撞击型船首,水线以上采用后倾式穿浪船首,使水线附近形成突出船首,可在水面附近对别船进行主动撞击,可获得较强的对抗性能;水线以上采用后倾式穿浪船首,水线以上储备浮力减小,对船舶耐波性有利,且受风面积小,对抗风力有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型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高速船舶的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
背景技术
经过国家海洋执法力量的调整和整合,现有巡逻船主要为海事船和海警船。我国现有巡逻船的吨位从100t~6000t已形成完整系列,与国外执法船差距不大,但其航速多为20kn左右,且高速巡逻船吨位较小,不具备对抗性。与发达国家海洋巡航执法队伍相比,我国巡逻船在航速、机动性等方面的差距还是较大。
从国内外大型巡逻船的船型的角度而言,大多数都是采用的常规线型加外倾首柱的形式。随着舰船设计过程中对航行性能、隐身性、作战能力等综合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飘船型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船型设计中的矛盾性问题。综合性能并未出现质的提升。此时,美国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种造型迥异的内倾船型(DDG1000)。DDG1000突破了现代舰船外飘船型的设计理念,采用了侧壁及艏柱内倾的形式,水线以下采用带球鼻首的线型。该设计主要以雷达波隐身性为目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快速性和适航性。
然而在目前及未来的海洋形式下,巡逻船可能面临强对抗执法,而为了避免外交上的纠纷,在执法船对抗时一般采用软武器打击或撞击推挤等非常规手段。所以新的巡逻船船型还应该具备较强的主动撞击性能,保证在执法过程中自身的安全。主动碰撞的部位一般位于船首,特别是首端水线附近。从主动撞击的角度来看,DDG1000的球鼻首船型不具备主动撞击功能。
要能实现持续对抗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船舶装备,尤其高速执法船船只建设。因此,研制出一型航速高、操纵性好、对抗性强的高速巡逻船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快速性、适航性和对抗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高速船舶的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它能够同时提高大型高速巡逻船的快速性、适航性和对抗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船舶从首部至尾部整体采用深V线型,首部水线附近采用撞击型船首,所述撞击型船首前端水线附近为垂直式,水线以上采用后倾式穿浪船首,使水线附近形成突出船首。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体穿浪深V撞击首船型适用于长度傅氏数Fn≥0.35的大型高速船,其中:
V——船舶航速,kn;
g——重力加速度,g=9.8m/s2;
L——设计水线长,m。
上述方案中,所述撞击型船首采用实心铸钢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撞击型船首的垂直长度Ls为0.6m~1.2m。
上述方案中,所述撞击型船首前端垂直部分的下端低于船舶最小吃水,垂直部分的上端高于船舶最大吃水。
上述方案中,所述撞击型船首的水线以下部分为深V线型。
上述方案中,船体水线以上部分,从船首至8%~12%L为后倾式单体穿浪线型,其中L表示设计水线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8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